做事的时候,我们总想找一个最优的策略,避免走冤枉路嘛,也让自己收益最大化。但是最优策略真的存在吗?存在的话又跟什么有关呢?最近,科普达人卓老板在他的专栏“卓老板聊科技”里说,所谓的最优策略,都是人类在趋势面前耍的一个小聪明罢了。如果把视角拉开,从整个种群或者大量事实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个体的波动都是在向群体的稳定值靠拢。也就是说 ,你并没有自己的最优策略。
听起来有点绕哈,什么意思呢?让我先给您举个例子。生物学上有种现象,叫种群之间的动态平衡。就是说,某种动物和它的竞争物种,它们两者的数量比例总是会在某个临界值附近浮动,就算你大量引入其中某一个物种来打破这个平衡,用不了多久,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还是会回到这个临界值。
举个例子。假设某种动物按照性格分为两派,一个是鹰派,像老鹰一样好斗;另一个是鸽派,像鸽子一样,不打不闹,遇到困难就跑。当鹰派跟鹰派争夺资源的时候,它们会战斗到底。要么打死对方获得资源,要么就被对方打死;而鸽派呢,从来不打,顶多吓唬一下对方,一旦对方来真的,就脚底抹油马上逃跑。那么如果这个物种中所有个体都是鸽派,突然基因突变出现了一个鹰派,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可想而知,这只鹰派就成了这个种群中的街头霸王,任意欺负鸽派,占有各种资源比如食物啊异性啊,最终这只鹰派就会繁殖大量的后代,种群中的鹰派比例便越来越高。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还是鸽派落后啊,估计用不了多久整个种群中的鸽派就会绝种了吧?然而情况却不是这样,鸽派还是有办法活下来。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这个群体里所有的动物全是鹰派,突然出现一个鸽派。可想而知,这只鸽派在任何竞争中都会落荒而逃。但别忘了,鹰派与鹰派之间要干上了那可是你死我活啊,所以对这只鸽派而言,装孙子反而是保证自己全身而退的更优策略。当大量的鹰派相互竞争非死即残的时候,这只鸽派反而能坐享其成,拥有越来越多的空间来独享资源,还不用竞争。这时候呢,鸽派在种群中又会大量繁殖繁盛起来。所以啊,鸽派和鹰派这样竞争起来,他们的数量最终一定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
所以你看,不管是鹰派还是鸽派,它之所以做了现在的选择,表面上看,是它自己选的,但事实上啊,都是在被群体的趋势拉着走。因为只有跟得上形势的能留下,跟不上形势的就被淘汰了。
这个分析方式不只适用于物种之间,还能用来解释我们人类的道德法则,比如在一段关系里,你选择合作还是背叛,这也可以分析出来。
举个例子,假如说我跟你做一个合作和背叛的游戏,如果我选合作,你也选合作,那咱俩就每人得100分;如果我选了合作,你选了背叛呢,你得200分,我不得分;如果咱俩都选了背叛,那就每人扣50分。你觉得,采取什么策略能得分更高呢?一直合作?还是一直背叛?
真的有研究者做了这个实验。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里,选择策略最多的,既不是一直合作,也不是不断地背叛,而是“一报还一报”。意思就是,最开始的第一轮是合作态度,如果对方也合作,那就合作下去。如果对方选择了背叛,那自己下一次也背叛,总之就是根据对方上一次的策略来做选择。
为什么“一报还一报”的人最多呢?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选合作和选背叛的人数也是在不断波动的,而“一报还一报”才是一个趋近于稳定的状态。你想啊,一旦合作的人比背叛的人多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人想通过背叛拿高分,有人尝到甜头了,背叛的人就会变多。但是一旦背叛者的人占大多数了,大家都是互相背叛,都是扣分,就一定会有人想办法跟对方合作,来增加分数。这个过程里,“一报还一报”就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也就是这个游戏的最终趋势。
这个规律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你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道德法则,就是在这种长期博弈下建立起来的。实验里面不同策略的得分,对应的就是现实中的法律法规,惩罚措施严格,人和人之间就会更倾向于合作。相反,要是惩罚不严重呢,比如法院判决不合理,给人造成了一种背叛的代价也不高的假象,那投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就会变多。
你看,虽然我们没法控制单个人的行为,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来调控群体的整体行为,毕竟个人的行为是符合群体规律的嘛。
本文源自:得到订阅专栏《卓老板聊科技》音频稿:李程远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学者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