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家庭教育是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1208
主讲老师:吴辉
整理人:秋天的雪
校对人:哲哲妈
编辑人:毛豆妈妈
嘉宾介绍:吴辉
▶现代家庭教育资深研究者
▶区域家庭教育改革项目倡导者实践者
▶国家级贫困县家庭教育资助项目践行者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家庭教育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社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特评研究员
▶上海市交通大学 安泰EMBA亲子协会副会长
▶美国国家家庭关系协会(NCFR) 指导师
▶上海东方讲坛讲师
▶上海市家庭教育讲坛主讲讲师
课程内容
讨论的话题是:家庭教育是一门专业。
一、认知方面的探讨:家庭教育是不输在起跑线上和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之间的区别。
我们说:“家庭是儿童的天然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终身老师”。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父母天然的教育责任,并不等于他就具有天然的教育能力。
所以,今天首先要探讨一下: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它是首先不输在起跑线上,还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蔡元培老先生对父母的教育,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父母本身在教育孩子的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父母大部分会工作,所以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间上,不会像集体授课制一样,学校教育那样,那么集中。
②他认为父母从事的家庭教育是一门教育,教育就是一门专业。然而在这个专业的角度,父母本身没有教育学的背景,也很少有心理学、社会学的背景。
因此,父母没有教育学的专业,却从事了教育这样的一个专业的责任。
◆名师出高徒,怎样算是一个名师?
首先一定是有教育的理论、教育的基础的,同时还需要有教育的情怀。
比如说陶行知先生,他的四粒糖经典故事。
简单的说,就是陶老先生拿了这个四颗糖,一个犯错误的小孩,他就用四颗糖在这个潜移默化当中教育了他,无声胜有声。
他拿出第一颗糖,点点头,微笑着,那小男孩说了一大堆的理由。
他拿出第二颗糖,又给这小男孩,小男孩开始意识到自己有问题。
他拿出第三颗糖,看着这个小男孩又微笑的时候,小男孩说他以后要怎么改怎么改怎么改。于是陶老先生拿出了第四颗糖,并且对这个小孩说:“我的糖发完了,我的教育也结束了,你可以走了。”
这个神奇的教育的过程,显示了一位有教育素养的名师,他的一种教育的能力和素养。所以我们说名师出高徒是有道理的。
◆讨论:教育孩子,首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还是不输在起跑线上?
当然父母美好的愿望是:孩子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而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教育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是我们父母的需求。
孩子像一张白纸,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看到的人就是父母,他的第一个不可选择的受教育的环境就是父母、家庭。因此,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受到的第一个教育,给他染色、涂色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家庭教育。
所以,从本质上说,首先你的教育要跟上孩子的发展,你要用科学的教育去孕育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才有可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传递的价值理念就是:教育孩子,首先不输在我们自身的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是一门专业, 什么叫专业?
就是专门要花心思去从事的一门学业,把它变成一种事业。
那么我们的父母,就必须为了这个专业去很好的去解决认识生命,了解孩子的这样子一个过程。
◆教育者,首先要教育的是自己。
教育者唯有教育好自己,才能够教育好别人,教育好孩子。
所以,我们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站在教育的这个本质的角度上,首先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也就是父母永远需要学习的。
二、解读: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身传言教。
身传言教,它有别于学校教育,也有别于社会教育,更有别于孩子和成人以后的一种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越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的影响就越大,它就是一个身传言教的过程。家庭教育,简单的说就是指父母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对我们的未成年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
特点1:家庭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无意的、随意的用情绪来替代的教育。(非常关键的地方)
特点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在日常的潜移默化当中教育的,生活即教育。
特点3:家庭教育是一个身传言教的过程。
另外,父母的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对孩子也会有影响。
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这就定义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它从事的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我们培养的是一个社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学问,应该被家长重视、理解,并且像一门专业来学习,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共同探寻: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家庭教育有五个基本的特征:早期性、长期性、亲密性、生活性和针对性。这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亲密性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家庭教育所特有的,是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也就是由血缘关系和亲情来决定的。
四、父母教育效能与子女成长的关系。
◆家庭教育当中,父母的作为和孩子的人格形成是成正向比的。
赋有学习力的家长,常常会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
有亲和力的家长,他就能平易近人,培养出合作精神的孩子;
具有创造力的家长,他的孩子的能力,在创新品质上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照我们自身的教育的能力,会发现不同的父母的教育的能力,会产生不同的子女成长的结果。所以你的教子的能力,其实也就是决定了你孩子成长教育当中的很多的优和劣。
比如说你对孩子的每件事情都要管,这是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比如你的孩子能从你和他的对话和表情中看出你是否喜欢他,这是教育态度的问题。
比如你对孩子的惩罚是否公平、恰当,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是教育手段的范畴。
比如你当着别的孩子惩罚你的孩子,当着别人的面,公众的打自己的孩子,训斥孩子,这是教育方法的问题。
比如当孩子碰到不高兴和不顺心的事的时候,你能否感受到,并尽量的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这种安慰,这是教育影响的范畴。
◆还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眼中了解一些自己的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首先不是帮助你去找孩子的问题。它其实是一种成人的教育,它的教育的对象更多是父母。我们通过父母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来不断的去改变教育策略,去提高教育效能,这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教育能力,我们可以看一下孩子眼中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孩子眼中的我们来了解我们自己的教育能力。
比如很多孩子犯了错以后,他会这样说:“千万不要告诉我的妈妈呀。”从孩子的这个话里面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我们跟孩子有血缘和亲情关系,孩子很多事情第一时间应该告诉的是我们,应该告诉最亲近的人,可是我们的孩子,却不愿意把他的秘密告诉我们,说明什么呢?
这背后有亲子关系的问题,折射出来的是我们教育能力的问题。所以,我们从孩子的眼中,孩子的语言当中,其实也可以更好的来了解我们自己的教育的能力。
关于弹琴的经典案例。
陪孩子弹琴,有的时候不是孩子能不能坚持,而是父母能不能坚持这样的一个过程。
有一次,孩子特别不想弹琴,弹不下去,意志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聪明的父亲是这样跟他孩子说的。他说:“儿子,弹琴是不是很累呀?是不是很辛苦啊?”孩子说:“对啊,就是很辛苦啊。”然后爸爸说:“嗯,爸爸非常的理解你。你看,爸爸每天陪着你,是吧?陪在你身边。儿子,爸爸让你弹琴,并不是想让你成为一个音乐家。你想,弹琴的过程是非常的困难的、艰辛的,我就在想,等你以后长大了,生活中也碰到这样艰辛的、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也能够想起弹弹琴。那每一次弹琴的时候,就好像爸爸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给你力量。”
父亲用一种激励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他人格的形成主要靠父亲。
五、探讨:需要提升的三个基本的教子能力。
◆第一个教子能力:了解孩子的能力(父母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①了解孩子的物质需求。(可见的)
②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不可见的,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理解)。
教育的基础是了解,了解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可能做教育。我们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了解孩子。除了物质的需求,我们还要多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第二个教子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需要掌握的比较基础的能力)。
评价孩子的能力可以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其中还有一块比较重要的部分,叫做再评价。
再评价,就是说对孩子或者是外界对你的孩子的评价,进行再一次的评价。它可以化解很多在教育当中的问题,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被动变为主动,
比如当孩子非常高估自己的能力的时候,我们需要让他面对现实,脚踏实地,进行再评价。
又比如说,对外界对他的不良评价,我们也可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再评价。
◆第三个教子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父母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的情绪来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其实不是教育孩子的问题,而要解决的是发泄自己的情绪问题。
比如说打骂孩子。
打孩子的背后,事实呈现的是我们自身教子能力的不足,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只有用打这个方法。
总结: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首先要学习的是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才能够更好的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首先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应该首先不输在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上。
所以说,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践行的过程,也就是说,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
其实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一家人的私事,而是一个家族几代人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社会人。
一个教育者,首先要站在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来思考自我教育的反思和教育学的问题。教和学的关系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做好我们的教育。
问题解答
问题1:您好!家有16月25天男宝,由于先生工作忙,在家庭教育上他是听我的;宝宝之前是我自己带,上个月上班后是奶奶带,在教育上分歧很大,她老是以以前的旧观念说教,先生一直说科学喂养孩子、教育孩子应注重他的动力能力、专注力、思维能力,我们在教育上一致的!但问题是,婆婆可说是前一套、后一套,我很苦恼,该怎么办!
解答:①要跟老人分工。②你得花时间自己去亲力亲为的教育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是你的。
教育者首先是需要付出,如果你都不付出,然后老人帮你带了,你又提很多的意见,其实也很伤老人的心。通过你跟他经常的带养和陪伴,也会更了解你的孩子。你的孩子跟你关系好了以后,他也更愿意相信妈妈,信任妈妈。
另外,我们在生活上也要独立。我们的这种独立,也能够让我们的老人更加的放心我们去带养我们的孩子。
问题2:老师,我们宝宝才2岁半,很皮,我的耐心很有限,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怎么办
解答:孩子2岁半,很皮,这是他年龄的特点。他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他有很多东西要去感受,要去体验,所以他就会很皮,就会摸摸这里,摸摸那个,去尝试。
你如果都不理解孩子2岁半的这个特点,那你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你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需求。你看到他跟你不能够同步,或者他影响了你的作息时间,你就对他发火,你的耐心的确很有限,总是忍不住的发脾气。你忍不住的发脾气,训孩子,那么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妈妈来说,是不是也是体现了我们自己的素养不够呢?
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脾气问题呢?如果你连你的脾气都不能很好的驾驭,那你又怎么可能去教好他呢?是不是这个逻辑?
问题3:问我家大宝读初三了,总是偷偷玩手机,问她哪来的,她说找同学借的。真是不知该如何管教了,请教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
解答:偷偷的玩手机,你用了“偷”这个字,我就想问一下这手机是谁的?如果这个手机是他自己的,那他就不是偷,他只是拿自己的手机玩。如果这个手机是你的,他拿这个手机玩,为什么呢?
我刚才说了:教育能力当中有一条能力叫做了解孩子需求的能力。
现在,手机是一个工具,网络时代的孩子,很多时候是通过手机来交往的,也是他们的一个交往平台。对初三的孩子来说,更是放松的一个方式。
因为孩子初三了,都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你首先要站在理解的角度,跟孩子处理好关系。你跟孩子处理好了关系,孩子觉得:“妈妈还是很理解我的嘛,他也不把我当成学习机器了,他也知道我玩的时候,放松的时候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了,我妈妈还是理解、尊重我的。”
当孩子发现这个亲子关系是好的,他还是能够理解你,你也能够理解他的,那么在这种亲子关系良好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进行教育和管教。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处理关系,再处理教育。
20171208-家庭教育是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直达 点击立即学习)
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listening?topicId=2000000420978159&tracePage=liveCenterC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小分队》认真细致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