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良好的“教学生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经学校研究,特制定以下教学管理制度:
一、教学组织与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组织。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健全教学管理组织,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领导力。
2.制定落实各项制度并执行落实到位。
3.均衡配置师生资源。要实行平行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要合理分配任课教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要科学编排学生座位,做到合理搭配,严禁编排“人情座位”“差生特座”;要制定控辍转差措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4.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五项管理”规定,执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健康等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双减”措施,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校园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程计划与实施
1.执行课程计划。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开设书法课,培养学生艺术爱好,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重视各类社团建设,利用校内外资源,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优化课程结构。落实课间操、阅读、书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地方课程;要结合实际,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凸显本地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科学安排、合理规划,组织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
3.确保课程落实。道法、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少队活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要按照年级班级互换的原则,确定兼职任课教师,要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对教师任课情况时刻随访和跟踪评价,记载详实,奖惩到位。
三、教学过程
(一)备课
1.坚持集体备课。实行教研组分学科集体备课制度,按拟定课题、个人钻研、中心发言、集体商讨、形成教案、反思总结六步进行。
2.落实备课内容。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实验、备练习。
3.改革备课形式。教案应一课一案,以课时为单位书写,体现十个要素:即:课题、课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二)课堂教学
1.健全学习组织。按照科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班级学生学习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学习组织。
2.规范教学行为。教师要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得私自调课,不随意缺课,不提前下课,不拖堂;教师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不得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教室;上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吸烟,不能看无关的书报,不能接听电话和收发信息,不能坐着讲课,严禁教师酒后进课堂,严禁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
3.优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落实“一课一得”,实现教学相长;坚持学生主体,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施分组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4.开展教学反思。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要安排时间答疑解惑,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方式,多布置科学探究式作业、动手制作等综合性、实践性作业。
2.减轻学生负担。以班为单位,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
3.做好作业批改。课堂作业要全批全改,课外作业要全面检查轮流批改、集中评讲。每次批改作业,应有详细的批改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补救。
(四)课后服务
1.加强学科辅导。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课后服务,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2.丰富实践活动。组织书法、阅读(诵读)、艺术、体育、科技等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质量检测与学业评价
1.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2.科学合理组织考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组织参加县里的期末考试。九年级第二学期视情况增加一两次模拟考试。
3.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学校和教师不得在校内外公布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每次考试后,教师要认真统计分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改进策略,及时进行试卷讲评。
4.加强考风、考纪监督。考试前进行考风、考纪教育,严密组织考务工作,考试时教师严格监考,考试后要对考务、考纪、监考等工作进行总结,对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5.改进教师评价办法。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对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行为、校本研训、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六)教学保障
1.优化师资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
2.强化教研支撑。学校要主动建立校际间的教研协作体,加强校本教研,积极开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各类学科教研活动。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除特殊情况以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上级分配的教研工作任务。
3.促进信息融合。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的要求,建立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
本制度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