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才与园丁
匠人,旧时靠手工艺吃饭的人。经过翻阅查询之后发现这个“匠”字意义广泛,此字来源于木工,亦泛指工匠。汉代政治家王充的《论衡·量知》中:能斫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穿凿穴坎,谓之土匠。《说文·匚部》中还可以是“作器也。”制作器具之类,能制作当然也能有治理和经营之意了,当然这种意义运用的标准是比较高的,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这其中也暗含有教、授的含义了。匠人另外还指主管载灵柩下葬的人;指擅长写作的人等。后来逐渐的演变,延伸其意义,称为大师的人也称“匠”,英文讲:master ,在某个领域造诣高深,成就非凡,具有超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在也可以指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精神意义的伟人,不能只有技巧和技术还要兼具优秀的道德品质,做到向善,求精,尚巧的同时,技道合一!《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现代新时代匠人静神实现的要求更高: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责任担当、创新发明。
术业有专攻,园丁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教育中的老师,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每个人都是一名园丁,用心用爱护、呵护小苗的健康成长,至于成长为什么样的材料,园丁还不能精心的雕琢。匠人则不同,匠人是手艺专攻卓越团队中的中的佼佼者。每个受教对象在匠人的精心雕琢和修饰下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才。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教育“教养”。最起码的是当我们将教育教学信息传递给下一代时,他们所做的事会有质的进步和提高。还要做到全面教育和传递,不至于在这种最初的社会学习上的微小差异迅速扩大,最终在思想和生活上演变成巨大差异。对学生的精心雕琢是有必要的但是又有各自的个性与特色绝不是千篇一律的工厂产品,同时老师们又有点雕琢徒劳的意思了。
一个教育工作者传递的知识信息,学生在接收时会产生发展和变化,这种差异会影响孩子们的思考和发展方式,另外还会从其他老师、同学、朋友家人学到某些东西,这样会有更好的机会在环境发展变化时生存下来。所以,我们可以预知学生的性情、发展方式,生活和对待他人的方式,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教书匠的第一要务是:爱,这是一种持续进化的保障。未成年的孩子是无助的无力的,承受的,被动的。爱来自多方面,有家人有老师有朋友有同学。同时作为师傅,要教育孩子学会爱他人,爱自己。大环境充满了爱,个人的小环境也充满了爱,氛围就好了起来,发展和成长自然就健康积极起来。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恨地者,恨他树木生得不凑趣;若是凑趣,生得齐整如意,树本就好做屋柱,枝条大者,就好做梁,细者就好做椽,却不省了匠人工作。”做教育的匠人还要有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做教书匠得二要务就是陪伴,这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保障。学生们学习途径无非就是看、听、学、练。老师则是最长情的陪伴者,园丁精神呵护成长。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老师的精心陪伴,要有教育情怀,甚至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都不为过的痴迷为最佳。这种情怀一个是天然的喜欢和热爱另一个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担当。那么园丁的手艺方法,教育的“适时”“得法”,管放得体、因势利导,让乔木成为最好的乔木让小草成为最好的小草。
我只是个教育工作者,称不上教书匠,园丁也略显牵强,但我一直在向做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不懈努力,力争搏得一个教书匠或者园丁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