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化论揭示的生物感官限制:
“进化”这个词会给人一种“向前进”的感觉,其实这样翻译并不算完全准确,因为进化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帮助物种更好地生存繁衍,而不是让物种变得全知全能。
换言之,“进化”是没有特定方向的,只要能在当下的环境里够用就行,因此用“演化”一次可能更加贴切些。
正因为进化的目标不是变得全知全能,我们的很多感官实际上是有限制的。例如人眼只能看到特定波长的光线,人耳只能听到特定频段里的声音,而人体的细胞结构决定了人类只能感知秒、分、时这样的单位,却不能感知几万分之一秒、或者几百万年这样的时间长度。
二、法拉第和麦克斯韦 -- 看到看不见的磁场:
法拉第所发现的磁场,就是人类受到感官限制、无法感知到的东西之一。相反,鸟类的感官就可以让他们看见磁场,从而进行迁徙之类的活动。
法拉第是电磁学的鼻祖,但最终计算出电磁波速度的人是麦克斯韦。电磁学中衍生出了今天的无线电,我们用的所有通讯设备都要依靠无线电。
三、爱因斯坦 -- 看到不一样的时空:
在牛顿的体系里,速度是个相对值,也就是说速度会因为环境不同而产生变化。但在麦克斯韦的计算中,电磁波(光速是其中的一种)是恒常不变的。在19世纪末,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想要找出光的不同速度,但都失败了。
真正解决这个悖论的就是著名的“相对论”:爱因斯坦认为,如果光速注定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根据速度 = 距离 / 时间,发生变化的应该是距离和时间。如果说时间和空间之间有个固定的汇率可以换算,那这个汇率就是光速。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一点,就是抛弃了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时间、空间是固定的。但实际上,由于人类的生物机能所限,我们是感知不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也感受不到那样的世界。
课后感想:
哲学课学到这里,让我隐隐的有种感觉:所有历史上的重大突破,都是认知框架上的突破。(如果再往前深究的话,应该是技术上的突破、使得人们可以观测到更多以前没能力看到的现象)。
从培根认为人类应该拷问自然、到牛顿计算出万有引力、再到爱因斯坦突破了“时间固定”的观念,这些看似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都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
我们无法想象古人居然会深信神灵的存在,正如未来的人可能也无法想象我们当下的世界一样。很多我们现在认为的先进科学知识,也许几百年后回头看,也是一些让后人啼笑皆非的见解罢了。
保持快速学习的能力、对任何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也许才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