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太阴病的这个人脉是沉沉塌塌的,或者是偏弦的,有痰就偏弦,只是有水气不见得会偏弦,他的膈以上的地方有太多的湿气子这边塞住了,塞住了之后身体就不能把水吸收了转上来,因此人会发渴,但是要喝水的时候水又跟这个地方的水气撞上,又觉得水太多了,就让你吐,所以半夏茯苓汤证主要不通畅只是这个膈上之水,跟五苓散的病机结构是不一样的,五苓散虽然会有口渴,喝水想吐,也会伴随着小便不利,但半夏茯苓汤证没有小便不利。五苓散调的是人体的水从何进去到排出来的一整条路,半夏茯苓汤治是要把挡路的某样东西拿掉而已。
煎煮法是四碗水煮三碗水,煎煮时间是非常短的,不到十分钟煮一下下,药性是特别粗糙,特别的强悍,虽然药用得温和,但这种煮法会让它药性非常的快速,药效非常快,分两次喝,喝到小便通了胸口的水就可以拔掉了。
【10.21】太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津液伤也,宜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太阴病的人拉肚子,主证是口渴,拉肚子水泻已经出现又阴虚又气虚的状况,说明已经伤了津液,所以气虚就用人参,白术芍药组可以把抽到的水变成津液,因为白术在抽的时候连食物里面的能量和营养一起同步吸收的。
【10.22】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太阴病,脉沉,消化力量比较虚,没有上吐下泻,但是肚子很大,是因为脾气实塞住了不通,所以才会胀。胃胀是用枳实,肚子胀是厚朴,胃跟肚子一起胀直接用枳实厚朴。有脾气转不通有痰饮时可用半夏,再加橘子皮通气行气。这是属于气不通的肚子胀。
【10.23】太阴病,不吐、不满,但遗矢无度者,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之。
这个太阴病的人脾胃是虚的,然后不吐也不胀满,但老想上大厕,偏稀,总是只拉一点点,属于频便,可以用理中汤加黄芪。
【10.24】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太阴病,要吐不吐,拉肚子也是一下没一下的,脉是浮而涩,这是属于太阳病内馅太阴的状态就可以用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它与桂枝去桂加苓术汤是属于相对偶的方子,那么桂枝去桂加苓术汤的主证是胃觉得闷闷痛痛的,尿不出来,后脑勺发僵。
【10.25】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个人又吐,又肚子咕噜咕噜响又拉肚子,然后脉沉紧,是属于太阴病中的柴胡证。小柴胡汤加茯苓白术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脾胃虚可以用的方子。
【10.26】太阴病,有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宜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主之。
太阴病里有宿食,脉就滑而实,因为此时它还是很有能量的,就可以用下法,用含有大黄的药,也就是承气辈的药;
如果这个人是大便拉稀,只能等它有能量了才可以排除,还可以用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来调补脾胃。
今天的资料是第一次看到的,那么给到我的感触是太阴病原来不仅仅是只有上吐下泻,也会有虚的便秘,也有太阴病的柴胡证,所以伤寒杂病论的确包含很多杂病在里边,自己还是要多学习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