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3天
这两年汲取知识的方式多靠听,自前年下了喜马拉雅以来,听了许多好书,比如《追风筝的人》《明朝那些事儿》《撒哈拉的故事》《曾国藩传》等,经由一些名家大腕了解到许多领域的新知识,开阔了眼界,比如马爷的古董国宝,董静波的日本风情,蒋勋的历史文化。。。。。。听书的好处在于随时随地,一机在手,畅游无限,高效快捷。
但自参与简书以来,我明显发现听来的书大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听的不少,留下来的不多,沉淀下来的更是所剩无几。想用听来的内容作为文章素材几乎不现实。
看样子,对我来说要达成目的还是得读纸质书籍。
前几年读了些对自己有用的书,我把它们称为“好书”,这些书至今仍余香绕怀,只可惜当时没有用书写记录的方式把它们带给我的思考保留下来。今天回到老屋把这些书翻出来,再慢慢读,细细品,重温经典,也顺便回忆往事。
当初读曲黎敏老师的《生命沉思录》三部曲的时候,我那个激动,有种抓住了人生至宝的感觉,认为没有比读到这些书的我再幸运、再幸福的人了,甚至极力推荐当时学业繁重的儿子也读读这系列好书。因为对曲老师的极度着迷,所以当《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出版时,我又第一时间下了单。
也曾被李娟迷得五迷三道,把当时买得到的作品通过各种渠道都买了,那段时间倘徉在李娟的世界里,感叹这个瘦小的女子怎么能有如此丰富广阔的内心世界而笔触却如此细腻深刻。在我未来的旅行计划里,她笔下的阿勒泰是一个必须去的地方,我要去走走那些羊道,看看冬牧场或夏牧场,认识认识那些朴实而又热爱生活的人,和她家的狗打个招呼。。。。。。
至今仍爱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看这类书的过程是一个更快更准也更深入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享受这个过程。有一年买了培训教材,想考资格证,那年每天早上6点准时看书、做笔记,虽然没考成(国家取消考试),但学了许多“硬货”,至今怀念那段每天手不释卷、念念有词的日子。
那年站在书店外国书籍专柜前,才翻看第一页第一段就被罗琳的《哈利.波特》迷住了,怎么会有这样令人叫绝的想象力呢?怎么能这么好看呢?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看了第一本,又看了第二本,第三本。。。。。。买齐了七本还不够,直到把所有的电影都找来看过才算过足了罗琳、哈利瘾。今天那几个孩子早已长大,罗琳也蜚声世界。
别笑我,我就这么认真的人。练瑜伽,光身体动还不满足,还要了解和瑜伽有关的东西,于是有了上面一堆书。通过阅读这些理论书籍,认识了瑜伽大师艾扬格,了解了瑜伽在印度人心里的地位。当然也学习到了我需要的体式方法、呼吸、发力、冥想等瑜伽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瑜伽已经成为我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重读旧书,如拥老友,亲切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