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很早的时候,曾经思考过多元财富的事情,当时的思考是源于看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芒格是一个提倡多元思维模型的人,推崇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结构体系。
今天出差路上又想起来这个话题,就尝试用这些观点去解释自己的几个习惯:
喜欢思考和分享,并且是不依赖物质收入的分享,纯粹就是喜欢分享,在众人面前表达我的观点,我认为对别好的建议,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跑步,是每天都跑两步的跑步。
从现象上来说,这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一个爱好,但从生存需求的角度出发,跳出来看也许未必是爱好这么简单的事情了。我记得曾经思考过一个人做事情的动力,我把其做事情的动力归结为两个方面:
成就感和恐惧感。
如果说我原来的思考是对的,那么我的运动、分享和思考的动力一定是脱离不了这个模型的。如此分析下来,就会发现:
爱好并不是会缘无故产生,这爱好的动力要么是生存的恐惧,要么是爱好获得了愉悦的成就感,这必然在其中选择其一。
毕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脱离不了让自己摆脱恐惧或者获得生存愉悦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并不仅仅是金钱的反馈,被群体的认同更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就感,这也是为何我们喜欢讲理,喜欢辩论,喜欢点赞的原因,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获得物质财富,更是因为最终可以让别人认同你。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发现:运动的目的是因为感受到了身体不健康带来的恐惧而产生的动力,只不过在这过程中却又意外的发现运动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才使得自己持续自律下来,并且从刚开始的坚持演化到了后来的期待。
而分享也是如此,刚开始分享是为了工作,工作的内容本身就是要学会讲东西,因此为了获得工作,才不得已才去做的事情,但在持续做的过程中却又发现分享还可以获得更多维度的成就感,可以促进高效传递自己观点的机会,可以加大个人连接的广度,可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等等。还有一个更为独特的价值感:那就是可以以教代学的方式来练习自己的认知能力。真是如此分享,多元收益。
依次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我们从出生开始,到现在所有喜欢做的事情基本都是从非舒适的恐惧开始,到舒适的成就持续。
跑步是从身体健康的问题开始,到身心状态的成就持续。分享是从工作收益开始,到连接、观点、认知练习的成就持续。
从非舒适区变到舒适区,我们总是从恐惧开始到成就结束,一旦获得成就就应已经变成舒适区了。因此,当做要做对自己生存有帮助的事情,先给自己建立恐惧再说,接下来相信自己一定机会获得成就感。
想起一本书里面提到的进化那段话:
人类不是主动下树的。是气候变化树都没了。
人类不是主动狩猎的,是气候干旱草原没吃的,只好去狩猎吃肉了。
人类不是主动使用工具的,是因为吃肉想吃饱就只能被迫用打制石器去狩猎。
人类不是主动进化出高智商的,是因为智商低就没法自制石器工具没饭吃啊。
人类不是主动进化出语言的,是因为集体狩猎没语言不能配合行动。
人类不是主动蜕掉体毛的,是因为热带草原狩猎马拉松很热不脱毛没法散热。
人类不是主动长出眉毛的,是因为人为了散热出汗太多,没眉毛汗水会迷眼睛。
人类不是主动长出鼻梁的,是因为猩猩那种鼻梁实在会导致汗水倒流进去。
想想这一切也都是因为生存恐惧才导致了我们的进化,因为进化才有了我们这独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