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浅显的表述了自己对于近几年很火的“原生家庭”的看法,在写“不作为”的时候,脑海中一直浮现的一个词就是“自卑因子”。学术性的“自卑”想必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同时也都有过相关的心理。但今天我想说的“自卑因子”,是我所理解的范围内,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更是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很多人的“自卑”可能是来自于容貌焦虑,身材焦虑,音色焦虑,学历焦虑,能力焦虑等等。但其实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焦虑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来改变的,但“自卑因子”却不是如此,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更深层的东西,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东西,类比来说的话,“童年阴影”这个大部分人都清楚的影响范围,我认为“自卑因子”威力与其不相上下。
“自卑因子”它不同于“童年阴影”的点在于它并不是从幼期开始的,而是分散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小至懵懂时期,大至向往极乐,都是它产生并发展的阶段。它一开始可能仅仅是来自于一个可以解决的焦虑,但由于我们自身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才造成它的一个成长以及蒂固。举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来说,2013年我生过一场病,其实那个病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它却改变了我,休学一年我开始变得内向自闭,那个时候我应该只有13岁,身边的朋友多数都处在爱开玩笑的阶段,由于我的变化,我遇到了很多“玩笑”也遇到了很多误会,但这些玩笑和误会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抵触感,我开始不太敢去接触其他人,一直到现在我依旧认为交际是一个令人恐惧又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情,而这样一个从外在到内在的一个蜕变过程,到现在为止我不敢说我已经完全走出来,我只能说我在慢慢地变得更好。
已经忘记了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卑因子”在我的潜意识扎根,也忘记了“自卑因子”是如何腐蚀掉原来的我,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了它并开始正视它。我记得我刚出院的时候,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躲在房间的墙角用被子包裹着自己,因为我没办法直面自己的外貌,也办法接受周围突然堆满药物的改变。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会一直告诉自己其实别人也会生病,也重新遇见了一些内心温暖善良的人,在善意的指引下我才慢慢去触碰阳光,接受自己,面向新生活。
但“自卑因子”却依旧存在于我的潜意识,我还是会去拒绝一些人一些事,还是会质疑他人的用意以及世界的善意,但这不意味着“自卑因子”会永远存在。
前两天朋友找我聊天,我们聊了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美容激光技术,在那个时候她给我看了她在服用激素药物后身体产生的一些反应,虽然现在的医美技术可以达到一个潜化的效果却不能令它完全消除,而她的主治医生并不建议她为这些反应花钱,她也不断地在说这些反应令她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夏天的短袖也依旧让她窒息。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她的语气中就是“自卑因子”的产生和成长,即使是我自己面对过“自卑因子”却也不知道怎样的安慰才是正确的,但我也鼓励她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获取一个改变。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以群分”,身边类似的例子近期听到了很多,我才慢慢的意识到要改变“自卑因子”不仅仅是一场时间大战,同时也是一场“捉迷藏”,仅仅依靠鼓励是没办法达到完全消除的效果,而是需要在不断的沟通中获得新的讯息,从根本上一点点纠正思维模式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