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语言暴力毁了孩子

        父母的话,可以燃起孩子对未来的希望,也能将孩子彻底推向痛苦的深渊。 尤其是,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往往伤孩子最深,却不自知。 而这些话,正暴露了你属于哪一类家长。

                          父母嘴里,藏着孩子的人生温度

      阿璇小时候总是被比较,从来没被她爸爸表扬过。每次当着亲戚的面,爸爸妈妈直接说她哪哪不好。她听了内心特委屈,眼泪没完没了的掉,努力表现却始终得不到认可,抓到犯错就一个劲说。阿璇主动帮忙做家务,妈妈嫌她弄得慢、不干净。不做家务,又说她懒,不懂得为家里付出、体恤父母。

    阿璇的妈妈从不放弃任何旧事重提的机会,就像是坏掉的唱片机一样,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数落着孩子的劣行,以及孩子是如何让她颜面尽失的。爸妈那些刺耳又偏执的话语,在12岁的阿璇心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细细算来有多少事情的起因,就来自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父母的批评和指责,却会在孩子成长中带来不了磨灭的影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永久的伤害。

    有一个公益广告的结尾,很感人:“我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妈妈,因为我不是想我的孩子总是获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

    父母的话,一定是引导孩子看自己、看世界的镜子。

    对孩子说出口的话,越多的鼓励,孩子越坚定;越多的赞赏,孩子越自信,反之孩子就会越自卑,越暴躁,容易放弃。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可现实中,有多少爸爸妈妈,生怕多夸几句孩子就会上天,生怕少打一次就出败家仔。  “他们从未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却处处要求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孩子。”25岁的甜甜在朋友圈里宣泄着自己的不满。  “养你不如养条狗,狗还知道摇尾巴。”这是甜甜母亲常对她说的一句话。这种说话的方式,让甜甜很受伤,即便她知道母亲是爱她的。甜甜也曾试过温柔以待,试过讨好,试过撒娇,试过凶狠,试过买东西给她爸爸妈妈。但是要父母亲做到对她好好说话,貌似只有父母亲想要这么做的时候才行。

        妈妈偶尔的脏话,偶尔的怒吼,甜甜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学习并内化了。这些东西都在甜甜的言语行为当中呈现出来,所以当甜甜在和妈妈沟通时,她们往往不能很好的心平气和的交流。再后来,她们经常吵架,只为那鸡毛蒜皮的小事。

        甜甜其很讨厌的这样的她自己,可是由于长时间的相处,渐渐地她也变成了母亲的样子

        有些家长觉得夸赞孩子是太过宠爱孩子的表现;理直气壮的指责批评,甚至打骂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向。以至于长大以后的孩子已经能够分辨是非了,也可以离开父母也能独立生活,可是那些深入骨髓的自卑胆怯和自我否定的习惯却将伴随孩子一生。

                                        父母的嘴,是一个家庭的风水

      爱默生有句名言:“家庭是父亲的土地,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每个小孩的内心都是柔软和稚嫩的,母亲轻飘飘的一句话,有时比一巴掌扇过去都痛。

      环环32岁了,印象中,她没有和妈妈甜蜜的逛过街,即使她婚后努力想改变她和母亲僵硬的关系,后来发现,缓和了关系改变不了母亲的脾气。结婚之前,她妈妈几乎每天都骂环环,妈妈希望她争气,也自认为她懂环环。妈妈一直都是端着她是父母的身份,认为打骂孩子是正常的,环环作为子女就是都得忍着。环环一直被她妈妈骂是神经病,骂多了,听久了,有时还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神经病。

    缺失的关爱是孩子的人生缺口,阴暗不定的家庭环境是一把伤害孩子的利刃: 当看着至亲至爱之人在面前口不择言、肆意辱骂的时候; 当敬重而又深爱的人在面前撕下伪善面具,露出狰狞面孔的时候;  当明知道一切大彻大悟后,却无能为力的时候,才是孩子最疼的时候。

      说话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好好说话,考验着作为父母的智慧和格局。聪明的父母,在生活中,从不口无遮拦让人难堪,而是亲切待人,如沐春风。一个会说话的父母,是孩子的贵人,是孩子的领路人,是一个家的灵魂。一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父母的嘴,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也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营养品。

              给孩子好好说话,给予正能量的人生引导,是父母的毕生修行

      被父母恶语相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那种感觉恐怕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害怕,紧张,愤怒交织在一起。要是孩子忍住不与父母争辩,那场面更加不可收拾。“这种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这样的人,以后肯定没人要你,嫁不出去。”“二十几岁的人了像个三岁小孩一样!”这样的话,不知道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或许爸爸妈妈们骂完就忘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过这些话,单纯的把孩子当情绪的“垃圾桶”。孩子生气,父母都会觉得是在无理取闹。面对父母的语言暴力,部分孩子将产生的痛苦情感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将它们合理化:“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是我做错事在先。他们曾经对我寄予了那么高的道德期望,而我却犯下罪过让他如此伤心。”

    有时候,父母们换种说话方式,是不是会能教育好孩子呢?家里大扫除,打扫一整天的妈妈非常疲惫,然后很没好气的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懒啊,动也不动......”。这个时候不妨这样说:“一家人一起大扫除,才能扫尽倒霉事,孩子,你来擦桌子吧。”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指出来,上纲上线侮辱孩子真的不可取。

    人世间走一遭,不能不说当了亲人是一生的缘分。伤人的话别说,暖心的话一定多说。考虑孩子的感受,好好说话,是当父母给孩子的一种最好的爱,也是毕生的修行。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对于父母来说,育儿也就是在育己。没有谁能播下一颗仙人掌的种子,而最后得到一束兰花。“曾经有那么一双小手,努力的想去抓住两个大手,因为抓紧了,就是幸福,可是,他怎么抓,也抓不到了。”父母也是从孩子过来的,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幸福的家庭,一定是没有犀利的指责和充满怒气的打骂的。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做则,最好的爱就是彼此舒服,爱孩子就从最温暖她的语言艺术开始做起吧!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拥抱,相信孩子一定会不断进步,越来越棒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