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47)】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五四运动期间的标语: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一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事件爆发:青年满腔愤慨热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提出“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宗祥、陆宗舆。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被焚烧,军警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释放返校,学生复课。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次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3日,徐世昌表示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催化苏醒萌芽
俄国十月革命对此次的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席指出,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示威游行、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日“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在1919年1月起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一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在天安门前集会。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被关在教室里的学生:
随后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有学生带头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一副对联引人注目: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和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这时,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青年的觉醒,大国的转身”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有学者指出,“这个新政治是从对政治的拒绝中、在‘思想战’的硝烟之中产生的。文化和伦理居于新政治的核心。这是现代中国的第一轮‘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我们将在‘短促的二十世纪’一再听到它的回响。"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当时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指导了这个伟大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有力量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责任意识和敢于担当精神是当代做人的首要标准,其含义就是把为国家、民族、社会和绝大多数人工作和采取的行为当做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事情,不做或做不好这项工作就首先会受到自己内心的谴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就特别强调责任意识。如屈原的敢于纳谏精神、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五四精神”首先是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体现。五四运动中体现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民主革命中继续得到发扬和光大。由聂耳做曲和田汉做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和“毕业歌”就是“五四运动”责任和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
这种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客观事实就是,由于中国几十年的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导致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物质感官享受为主要特征的私有观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大地蔓延和泛滥开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这种私有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毛主席说过,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没有文化上的相通,就没有真正的世界人民团结。世界发展的方向如果是团结是融合,那么我们就应当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兼容并包,为世界人民的团结贡献自己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