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说到,中国嘉德2019年秋拍在北京隆重登场。在预展现场,我看见一件与首都博物馆康熙特展时展出的郎窑红釉梅瓶极为类似的器物?
见拍品如见故人!
这件梅瓶丰姿绰约,当日在首都博物馆看“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大展时心中的冀盼蓦地涌上心头,我立即上手这件郎窑红釉梅瓶。
嘉德瓷器部小温把我安排到贵宾室坐下,再把这件梅瓶送到贵宾室放在我面前。
我小心翼翼上手,仔细端详一番,长吁了一口气:原来不是故宫那只!
虽然是两只梅瓶大小相若,极为相似,但略有不同:嘉德这件瓶口至颈部呈白色,产生脱口现象,这是由于铜红釉的釉汁较厚,高温烧造时口沿的釉汁向下流淌,致使口沿部位的釉层变薄而形成的,这亦是郎窑红的一大特色;而故宫那件颈部并非白色,脱口并不明显,而是如瓶身一样呈牛血红色,只是唇边一圈白色灯草口。每件瓷器在窑炉里烧造时的环境气氛不同,会存在些微差异的。
什么叫梅瓶? 梅瓶是经典器,以口小只能插梅花而得名。因瓶体修长,造型挺秀、俏丽,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饮流斋说瓷》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身上有墨彩书“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文字,可知其为酒器;但辽墓壁画中所见用来插花,可见又是陈设器。
宋代梅瓶一般呈蘑菇形口,器身修长;元代呈平口,短颈上细下粗,器型雄伟;明以后多唇口,其器身随各朝代审美情趣变化而各有不同特征。
这件梅瓶与故宫那件如此类似,是否能确定是郎窑,请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