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称沙洲。敦,大也。煌,盛也。
自汉朝打通河西走廊之后,便在这黄沙之地设立敦煌郡。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嘉峪关到敦煌有一班5小时56分的绿皮火车,来回坐了两次,同一个乘务员,同样在人们上车找座位的时候会说:不用按位置,随便坐。从上次坐绿皮已经有两年了,还是一样的绿色座椅,一样摇头晃脑的小风扇,只是这一次年轻的游人居多。
路上还是无尽的大漠黄沙,但总也看不够。
还没出站就看到车站顶上的壁画,精美的飞天,很有敦煌的感觉。踏出车站迎接首选迎接我们的还是刺眼的阳光和看不到有多远的戈壁。敦煌的旅游交通是做的很好的,从火车站到市区,到鸣沙山,到莫高窟都有直达的公交。在开往市区的公交上有一位特别热情的售票大妈,给全车的游客充当的了导游角色,有问必答,还极力推荐我们冬天再来莫高窟,冬天的游客量很少,还会打半价,而且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冷,最关键是这样分流可以保护莫高窟,一路上给我们灌输了很多保护莫高窟的意识,特别赞。
(通往青旅的小路和小沙屋青旅)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门票是三天有效的,在进入景区之后录入照片信息,后面两天又可以进了,第一次在一个景区待到晚上12点才出来,并且没有人赶,白天和夜晚的沙漠都充满风情。
因为有一个景区大门的拦截,第一座沙山可以看到市区,总觉得不像真实的沙漠,但是走入另一座沙山好需要体力和水啊。在这里的第一天就看到了很美很美的落日,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落日的,浑圆一颗,穿过金色的云层,慢慢沉入大地。
晚霞也为沙漠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紫色,变得梦幻起来。
夜晚来临的时候。沙漠好像变得危险起来,不敢再往下走,星星出来的时候,天蓝的透明,银河隐约可见,老法师们在沙尖上架起了三脚架拍星空,没有带三脚架的我就用衣服和沙子堆成各种角度,拍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照片。不过星空真的好美啊。
然后沉迷于拍照的我因为换了一次位置最后再沙子里找了半个小时的鞋子和镜头盖,风一吹,所有的痕迹都会消失,据说经过一晚上的风,第二天的沙漠还会是没有一丝脚印的样子。
夜晚的沙漠也是很美,没有了烫脚的温度,从沙子的这边跑到那边,再跑下小山,真的好舒服,躺着这里就不想起了,真是羡慕搭帐篷再这里的人啊。
沉迷自拍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