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教育》研讨小组活动第三次流程
一、团体开始阶段:
1、开场白
2、回顾分享第二次活动后的作业
3、暖场活动—共情练习
《树与树》
4、引导分享:
关于亲子间的共情
二、团体工作阶段
1、分小组进行家庭心理剧剧本整理
2、家庭心理剧演出(一个剧轮流扮演角色,导师强调并示范:带领者注意定角与去角、然后再进入下一个角色)
3、小组分享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导师强调并示范:不评价不分析只谈自己的在角色故事中的感受)
三、团体结束阶段
1、回到大团体分享自己的感悟、困惑
2、自由回应与讨论
3、每人分享三点收获
4、导师总结梳理今天活动要点
5、分享《蘑菇的故事》留下思考
课堂剪影分享:
部分学员的课后分享:
一、12.12日今天的课程中体会颇多。首先是‘我和同组小伙伴通过自我比喻成银杏和梧桐树,然后互相解读共情,这个过程我感觉到自己在别人眼里形象和自我感知是有些差别,也感觉到只有真诚才是开启心门的第一把钥匙。
二、在定角演剧过程中,我分别扮演了妈妈,爸爸,儿子,女儿的角色。一家四口在新的一天开始时各有各的需求:妈妈想要全家吃一顿温暖的爱心早餐;爸爸在努力配合着;儿子已经习惯了妈妈重复叫起床(所以不会第一时间行动);女儿睡的正香被叫醒很生气,因为情绪根本感受不到妈妈的爱;因为得不到孩子们及时的响应的妈妈就自已生闷气……原来爱需要真诚表达,原来爱也会伤人。
三、通过心理剧的角色体验,我看到自己以爱之名强迫爱人和孩子做自己想让他们做的事,而当对方没有回应时就生气指责对方,真是不可取。我需要学习找到更恰当行之有效到路径。
四、通过角色扮演,我看到孩子只是我的倒影而已,真正的冰山在我自己的下面,那就是要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真正的需要,从而用智慧来满足。对于孩子,我只需用心的倾听,简单相信就好,不干涉不控制,做好支持陪伴。知道他有些事做的没那么好,给他时间试错,调整,按他自己的节奏与方式去成长。也就是说,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五、感悟与收获:自己扮演儿子时感觉妈妈不停的提醒我睡觉很烦,总是打断我玩游戏的思路和快乐;当观察者时发现那个妈妈语气很不友好,儿子明显的想发怒,又忍住了,最后终于忍不住发怒了,妈妈唉声叹气的。感受到儿子还是爱我们,想尊重我们,渴望他的行为得到我们的认可,我们多数时候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感悟:以后在孩子做事时尽量不打扰,在旁边静静地观察、陪伴。
六、在角色扮演中我关于共情的感悟与收获:
当小红扮演孩子的时候 ,她说,虽然她在和妈妈争执,可是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生气 。她的这一感受带给了我更深的思考,其实有的时候争执 ,或者说吵架也是一种表达 ,就像有的夫妻争争吵吵,一辈子却都没有分不开一样,这一点我以前很不认同 ,然而通过小红的感受 ,帮我验证了这一点 。所以有的时候我以为的不是我以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