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星
驻村帮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在海原县广袤的乡土大地上,一支支驻村工作队正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成为带领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领路人”。
以心驻村,方能根植沃土。驻村干部若只把驻村当作“镀金”经历,必然难有作为。在海原县关桥乡,驻村工作队用三个月时间走遍全村每一户,绘制出“民情地图”,标注脱贫户、监测户的具体需求。他们白天帮农户收硒砂瓜,晚上在炕头算收入账,真正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这种“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的作风,正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金钥匙。
以情动人,才能凝心聚力。在西安镇付套村,驻村第一书记自学当地方言,用“馍馍话”讲解产业政策;贾塘乡的驻村干部把留守老人当自家父母照顾,代买药品、修缮房屋。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干部就是自家人”。只有用真情换真心,才能激发村民“我要振兴”的内生动力。
以干促兴,贵在久久为功。海原县驻村工作队创新推行“五联模式”:联支部强堡垒、联产业促增收、联环境美乡村、联文化树新风、联群众聚合力。七营镇张堡村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带动户均年增收2万元;史店乡徐坪村改造危房危窑,让群众住上“安心房”。实践证明,只有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能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为现实。
海原县的驻村干部们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着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动人篇章。这深刻启示我们:乡村振兴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驻村干部用汗水浇灌的希望,是万千群众用双手创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