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都匀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州安排部署,抓好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以“五抓五促”为抓手,助推驻村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重要作用。
抓调查研究,促村级底数清。为把最合适的干部人才选派到最需要的基层一线,我部严格按照“科学统筹、精准选派、选优配强”的原则,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于4月初组建4个调研组,深入8个镇(乡、街道)开展驻村帮扶力量轮换专项调研。在充分征求镇(乡、街道)主要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村支“两委”、部分党员群众意见后,结合各村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确定了22个特色产业及农旅融合重点村、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3个矛盾纠纷突出村、3个基层组织建设弱化村,为实现精准选派打下坚实基础。
抓分析研判,促选派干部精。按照“分级选派、县级统筹、集中派驻”原则,我部立足挖潜增效,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结合选派单位工作职能、资源优势、结对帮扶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统筹分析年龄、职级、能力、年度考核等因素,择优选出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具备履职条件的年轻干部参加驻村工作,真正做到按需选派、人岗相适。针对性地安排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8家对口的市直部门选派干部到36个重点村驻村。新一轮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共392名,与上一轮持平,其中轮换300名,继续驻村92名,驻村干部平均年龄较上一轮下降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较上轮增加42人。
抓全员轮训,促履职能力强。抓住驻村干部轮换契机,按照州级抓示范、市级轮训的原则,于今年5月29日至6月2日对39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为期5天的全覆盖培训,通过专题教学、视频教学、经验分享、集中研讨等多种授课方式,安排党的理论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治理、农业农村发展等实用课程,同时邀请上一轮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新选派干部现身说法、分享经验,帮助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提前熟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政策、基层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到村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抓责任压实,促作用发挥好。按照《贵州省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要求,从严加强管理监督,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去向登记、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帮扶实绩公示等制度,采取季度督查、电话抽查等方式督促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发挥作用。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遍访调研,每月帮助群众做1-2件实事,确保群众知晓率达100%。今年以来,全市驻村干部共遍访群众210869人、为村级争取项目184个、涉及资金2666.224万元,为群众办实事8285件、化解矛盾纠纷1472件。
抓严管厚爱,促担当有作为。制定《都匀市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考核办法(试行)》,将驻村干部作用发挥情况同派出单位和镇(乡、街道)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挂钩,压紧压实驻村干部个人、派出单位和镇(乡、街道)三方责任,促进驻村作用发挥。明确将驻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作为省、州、市评选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两优一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落实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工作经费,每月发放1200元生活补贴,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购买不低于100万保额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同时,每年至少选树2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典型,加大提拔使用力度,搭建驻村工作队干事创业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引导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真蹲实驻、真帮实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