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自己是个有点儿情怀的文艺青年,因而在这个大家都迷恋成功学的时候,我还可以静下心来读自己喜欢的书,欣赏自己喜欢的文字。
不知什么原因,我比较偏爱文史书籍。读这些书让我感觉自在惬意,如饥似渴;读这些书让我能够含英咀华、厚积薄发;读这些书让我有可能避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汉字的魅力》便是一本这样的好书。
这本书由沧浪编著,很遗憾,我对他一无所知——但是对他的不了解丝毫不会影响我阅读这本书,因为这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分为汉字、对联、诗句、谜语、书法、趣闻、妙文等七个大部分。每部分2讲、3讲、4讲不等。尽管如此,每一部分却都一样的精彩。书中提到的名人佳作,让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其为文言简意赅、文约义丰;其为书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因而让你在大饱眼福、含英咀华的同时自惭形秽、自叹不如。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那些作者、或者说是诗人,总之是名家,赋予了汉字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看完这本书不禁感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从本身的外在形式、音韵格律、象形会意、内涵意义到演变传承,都具有极大的魅力,进而对民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编著这本书也是为了“力图对汉字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将有趣的文化故事收集起来,使广大读者体会到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广大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自发主动地去学习”。毋庸置疑,在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作者做到了,这本书做到了,但是由于宣传、流行等方面的影响,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有这么一本好书。所以我自然也责无旁贷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读这本书,你会对原作者遣词造句或缀句成文之妙赞叹不已。其信手拈来之作任是你绞尽脑汁也力有未逮的;其一气呵成之文,你即便再三修修改改也不可同日而语的;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你不得不佩服。不知不觉,这本书一下子让我脑海中蹦出了这么一些平常我极其吝啬而不轻易使用的词。
记得王国维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着一字,而意境全出”。读这本书你便会有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因此,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也为了不继续吊大家的胃口,我将择取书中精华而短小的部分以飨读者。
关于汉字这一大部分,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的6个特点:再现性、浓缩性、联想性、吸纳性、艺术性和统一性。讲了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神韵,美在风骨,美在意境美在活力。被我这么一说,估计大家都忍不住想一睹为快吧。还有更绝的呢!
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对联”中提到了“苏东坡奉命招待辽国使者”的故事。
故事中辽使给苏东坡准备了一副“绝对”,可是苏东坡却轻易对上了,并且告诉辽使,这哪里是什么绝对,我还可以对出来。我们来看看:辽使的上联是“三光日月星”,苏东坡的下联是“四诗风雅颂”。这一联妙就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类别。再看苏东坡给出的其他联:“一阵风雷雨”“两朝兄弟邦”“四德元亨利”。这些对联也都是妙对,尤其是最后一联。当辽使疑惑不解的询问苏东坡“《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应该是‘元、亨、利、贞’啊,怎么漏了一字?”苏东坡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讳,臣不能随口念出”。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苏东坡提到的先皇其实是宋仁宗赵祯,贞祯同音,属于圣讳,而避讳的方法之一便是“缺字”,所以苏东坡删去四德中的一德,便成了佳对。所以,当我读到这一对联时对苏东坡赞叹不已。因为如果我不是刚好因为参加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我也许不会知道避讳的相关知识,就不会对苏东坡的对联感到佩服。其他对联不重复列举。
可是,书中像这样精彩或者比这更精彩的俯拾皆是。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有你不知道的呢!有人认为此诗太肥,于是每句诗哥删去两字,变成了: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删过之后不但意境不变反而更加精炼。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没完。
有人把标点改了一下,变成了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可是偏偏有人继续改动标点,变成了一出短小的戏剧小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看完之后,除非你自认为是天才,否则,怎能不感慨万分、自愧不如?
书中其他部分,比如赵元任先生的那篇著名的通篇只有一个“shi”音的《施氏食狮史》、卓文君给司马相如的回文诗、“张作霖手黑”的故事,其精彩程度决不亚于以上我所详述的部分。所以,还等什么呢?去拿来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