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望无际的丰收景象。
水泥村道上几乎没有车辆行驶,所以骑电三轮就可以心猿意马了。一手骑车,一手可摘红枣,有说有笑,边走尝,有点聊发少年狂的感觉。隔着沟渠还有几棵苹果树,苹果看去像是一堆一堆的挤在树上,脸都挤红了。果实把树装点的像圣诞树似的,闪闪发光。树叶儿好像意识到这个季节不属于自己,应该给果实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所以大都自藏到了果实后面,腾出空间,让果实享受更多的阳光,让果实储存更多的糖分。包谷地里不时会传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接着一群包得严严实实的掰包谷的民工就从包谷行里先后钻了出来。替别人割麦子的人称为麦客,我就叫她们包客吧。
包客这个群体,一般女人居多,二十岁到七十岁都有。由于包谷叶缘容易划伤皮肤,所以她们都戴着手套,蒙面,只露出一双眼睛。个个都身手不凡,两只手在包谷棒子上一拨拉,光溜溜的棒子就滑到手里提的编织袋了。所以站路上,你只见一排排一棵棵玉米秆在不停颤动,然后地埂上就多了许多装着包谷穗的袋子。正当我想辨识熟人时,包客们已经又消失在一块接一块的包谷地里。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基本上都不说话,在地里一不停腿,二不停手,三不漏穗,这就是包客信条。为了一天160的工钱,天亮下地,天黑回家,手套磨穿了,指头开裂了,毫无怨言。地主把钱交给工头,工头抽分子钱后再发给包客。包客领到钱后,也就坚定了明天继续跟着干的信念,随便填饱肚子后,所有的疲劳也就在睡梦中一点点地消散了。
至亲至爱的人都在掰包谷,路走了一半,刚才的喜悦劲下了心头,眉头上突然添了愁容。老家的门肯定是锁着的,七十岁的母亲肯定也是坐在割倒的包谷秆上掰穗。她佝偻着腰,双手使劲撕着一层一层的包谷皮,屁股慢慢向前挪,一坐就是半天。从小就是看着母亲掰包谷长大的,我小时候,母亲也有包客的身手,我中年了,母亲只能坐自家地里掰了。看着眼前苍苍茫茫的包谷地,我也该去和母亲并肩作战,掰两天包谷了。
这个季节,这个时代,这个新农村,生命不息,忙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