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目标的意义

2022年9月16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623天分享  本周第4次约练 总约练第468次  咨335、观96、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625次

本周第四场  咨询师

目前很多的青少年对未来人生的方向是比较迷茫的,所以及时的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哈佛大学曾经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些人中,27%的人是没有目标的,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我想挺好的,我想很好,我想过很好的生活上好的大学等等。那10%的人,他是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一般在1年左右。那3%的人他是有非常清晰的长期目标的。比如说3年、5年、10年。

  那25年后,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27%没有目标的人,几乎生活在了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的失业,经常需要政府的补贴救济,并且他们也非常喜欢抱怨他人和社会。那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那基本的生活温饱他们是不愁的,但是也没有取得非常卓越的成绩。那可能处在社会的中层或者中下层。那10%目标清晰但是短暂的人,大都是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或中上层。那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断的努力,去达成一个又一个短期目标,生活状态稳步上升,他们成为了各行各业可能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或者工程师等等。而那3%的目标清晰且长远的人,他们会一直朝着一个远大的志向不懈的去努力。他们都几乎成为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或者学术大家。

  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了目标的重要性,研究者对应届毕业生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叫你毕业后的目标是什么?统计结果表明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97%的学生基本没有特别明确清晰的目标。20年后发现这3%的人,拥有的财富总和比97%的人的财富总和还要多得多。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学习目标有多么重要,一个好的最基本的我们说的目标,最起码的前提就是要长远并且还要清晰具体。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学习,普遍的感受就是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这个阶段叫青春期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危机。我们父母大多都觉得,青少年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希望孩子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解决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问题,否则孩子更容易对学习或者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情绪不稳定,烦恼增多,精力分散,学习也就随之被影响而波动。

那什么是同一性混乱?这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变化。同一性也是心理学中的学术词,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己生活目标的意识。那同一性混乱就是对自我认识不够完整统一,对未来生活目标比较迷茫。简单来说,就是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三个问题。那这三个问题也影响了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比如说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习太无聊怎么办?

我们先来说说我是谁这个问题。他对学习目标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我是谁是对自我认识、自我认知的同一性确认,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外貌、性格、能力、兴趣,这都是自我认识的一部分。而这部分不仅仅是自己对自己怎么看,还要通过身边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确认。然后他希望达到一个自我认知的同一性,就是基本上对他的评价是趋于一致的。所以我怎么看自己?父母怎么看自己?老师怎么看自己?同学又怎么看自己?那我自己本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都是孩子需要去收集思考的一个信息。我们常说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爱面子,重视外表,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影响等等。那这些都是孩子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需要探索的,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精力投入的重要因素。

比如有的孩子来咨询说,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这个精神分裂症?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不同的场合,性格言行是不一样的,时而内向,时而外向。有的同学评价自己很热情,有同学议论他很冷漠。再比如很多孩子每天关注自己的穿着打扮,高矮胖瘦,关注和同学的关系,关注别人的负面评价。那这些关注结果,很多时候可能都是混乱的,不一致的,所以这些都影响到了孩子当前对学习的积极的投入。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的父母帮助孩子去建立积极的自我。积极的自我就是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但是积极的评价,不要紧盯自己的弱势而徒增烦恼。也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情绪低落,更不要因一时的挫败而心灰意冷。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去做。第一、发现孩子的真实优点,比如像好学、自律、勇敢、正直、幽默、感恩、坚毅、领导力、创造力、善良、谦逊、审慎、团队精神、人际交往等品格优势。也可以是具有数理逻辑、音乐、运动、视觉空间、自然观察、自省、语言表达等这种多元智能能力。所以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多方面去看孩子的优点,而不能只看学习。因为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那些学习暂时不好,但是其他优点也被忽视的孩子,就很容易自我价值感低,自尊水平低,学习就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因为毕竟情绪是学习的第一关。

第二要多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反馈,多鼓励孩子。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罗斯和亨利做过著名的反馈频率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也表明,多对孩子学习提供正面的反馈,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反馈呢?首先可以反馈孩子对学习态度的转变,比如听到孩子表达想努力学习,或者看到孩子有进步的行为。那我们可以先夸奖孩子说,妈妈听到你这么讲,感受到了你对学习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上进心,妈妈很高兴,为你点赞。其次,对于孩子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行为要及时的反馈。比如说,妈妈看到你最近早起背单词,晚上写作业也更专注了。妈妈为你的努力点赞,或者说妈妈看到你最近在英语成绩上有了进步,为你在英语学习上付出的努力点赞。

第三,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进步无所谓大小,有进步就可以反馈,关键在反馈进步的时候还要问一句,孩子你是如何做到的呀?快跟妈妈讲一下好吗?那这个更重要,让孩子总结出他自己可以在未来复制加强的这个关键要素。比如说对学习的态度,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或者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策略等等。

第四,创造能发挥孩子优点的环境。比如孩子语言能力强,那可以让孩子接触语言表达、阅读、写作等兴趣培训班或者相关比赛。孩子数理逻辑能力强,可以参与一些青少年的比如说计算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兴趣训练,也可以参加奥赛训练。那孩子很善良,乐于助人,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说养老院、孤儿院等志愿者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优点加强,还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正面认可,有助于孩子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当孩子建立了积极的自我认知,孩子就不容易被他人的评价或者几次挫败而影响,也不会被自己的同一性角色混乱影响而烦恼。孩子自我价值感效能感就会增强,也会把在其他方面的信心迁移到学习上来,会把更多的思考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那再谈一谈关于青少年学习迷茫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这个也是孩子的职业统一性混乱。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会普遍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长远的清晰的目标。所谓长远的清晰的目标是什么呢?这里先讲一下目标的分类。目标的分类有很多种,这里主要按目标的长短来分,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还有短期目标。那对于青少年来讲,长期目标主要是职业目标,就是未来进入社会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中期目标一般是指高考和中考目标。比如如果你是高中生,那就是高考目标。如果是初中生,就是中考目标,这是中期目标。那短期目标是指孩子的期中期末考试,或者月度月考的目标,或者是一周目标,甚至可以是每天的目标,计划。

这里问一下大家,你觉得哪个目标最重要?或者是按重要顺序排序的话,应该先把哪个放在最前面呢?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重视这个短期目标或者中期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太重要,而且太紧急了,对吧?让我们父母也太焦虑了。但是如果是短期目标最重要的话,那天天盯着短期目标,会容易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每个人定目标的时候,一般来说会比较容易定的高一些,尤其是父母给孩子定的短期学习目标都会容易比较高。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短期目标一次次失败时,就会让孩子特别容易有挫败感,对未来就更加的迷茫,更加没有信心,就不愿意再定目标了,甚至讨厌目标对自己的束缚。

还有如果孩子短期目标达成了,也容易造成孩子不愿意再定目标。为什么?因为孩子本身定的就是一个短期目标,铆足力气好不容易达成了,可能想到奖励我也拿到了,那就更没必要再定什么目标,自找辛苦了吧?所以短期目标很难让孩子有持续学习的动力。那话说回来没有短期目标也是不行的,但是一定不要以短期目标为主,它只是为长期目标服务的,是根据长期目标分解而来的。

我们举个例子,一名高一的孩子未来想做一名临床医生,那这个就是他长期的目标。那临床医生可能就需要学习这种临床医学这样的专业,那去哪所大学学习这个临床医学更好呢?那根据专业的实力排名,或者城市的地域优势等等。比如说选好了要去上海的复旦大学,而复旦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在650分,那么高考650分上复旦大学,那就成为了孩子的中期目标。这就是从长期分解到了中期目标,那有了这个中期的目标,就要再分解出短期的目标。比如说高考要考650分,那么在高三一模的成绩就需要至少580分。经过三轮复习,平均每一轮复习要提高20分左右。这样孩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复习毕竟是新知识已经全部学完了。那上高二或者高一的期末考试成绩,至少在490分。那这样高二期间每个月需要提升10分左右,相对听起来也是有信心的。那如果孩子正好目前是在高一的上学期的十月份,当前成绩,举例比如说是430分,那距离490分就有60分的差距,那还有六个月时间,也就是说每个月只需要进步10分就可以。那这第一个短期目标就出来了。那大家觉得每个月进步10分的短期目标,有没有信心呢?应该是有的!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信心,是我这个月要进步50分,60分,我要进步多少多少名,所以听起来真的很难,但进步10分,很多孩子听了之后是蛮有信心的。

那我们还可以继续来分解这个短期目标。比如这个10分我们从哪里来?首先我们一定是优先考虑分数最低的科目。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上完课,写完作业之后,留给孩子这种自学精进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如果把精力分配在所有科目上,很难快速的有这个分数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先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放在容易有提分空间的科目上。接下来我们就要选好这一科还是两科。然后我们针对这一科还是两科,开始去分析这个科目的题型。就看看针对于自己当前的学习基础,哪些题型或者做哪些练习是能帮助自己一个月提升10分的?不管是一科提升10分,还是两科加起来提升10分。比如说我们选英语,发现英语可能很多单词根本都没有背。比如说我们给英语就定下来一个月要背下300个单词。那比如说我要掌握一个关于时态的语法,那么就可以分解这个月30天的学习量。比如说每天背10个单词,然后还要去熟读一些跟这个单词相关的课文。然后做相关的语法,比如时态语法的训练5-10道题,那定完之后我们再分解,选一个每天适合背诵英语的时间,比如说早上起来30分钟,也可以是睡觉前30分钟。因为睡前背东西也是有利于记忆的,然后把它固定下来,每天坚持去精进,固定很重要,因为固定是容易形成习惯的。

所以到现在,我们是不是发现短期目标,已经分解成这种日目标,甚至是日计划了。所以大家想一下,如果孩子短期目标是这样通过长期目标分解成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分解成月度目标,然后每一周,每一天的话,那孩子这份对未来的希望会不会成为一份学习动力呢?一定会的,对吗?然后再到每天具体的、清晰的、可达成的日目标计划,一天一天去完成。会不会让孩子的学习更有信心呢?所以,这就是三类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去分解制定。那当我们明白和理解了两个影响孩子学习目标建立的问题,一个是我是谁的困惑,一个是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困惑。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去学一点,用一点,实践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