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银行工作,近期处理保险公司承保的车贷业务,现将对于汽车融资业务的一点心得记录下来:
1.什么是汽车融资租赁业务?
大白话就是"以租代购",以极低的首付(约裸车价的10%)按揭一辆汽车,每月付租金,到达约定期限后,车辆户头由公司过户给承租人,其实说穿了在贷款方面和银行的按揭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仅有产权和资金杠杆的区别。
市场上存在一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想用车,可是拍不到牌、被银行拒贷、犹豫究竟是否有必要买车、家中添丁需要买车但是首付不足等等,他们都是汽车融资租赁的受众。国内近期因为“弹个车”铺天盖地的广告,租赁业务而逐渐被大众所获知,其实在我国已经有些年头了,在国外更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了,目前美国采用“以租代购”方式售出的汽车达到汽车销量的35%,而日本约占15%,严谨的德国最厉害占5成!
2.以租代购和传统购买有什么不同?
以租代购形式,规避了资金、政策、车辆配置对用户的限制,期满以后还有灵活选择的购车方式,更加完善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更重要的是以下两点优势:
1、低首付、融税险、征信要求较低,只要不是黑户基本都没问题;
2、车辆多由主机厂协议采购,可极大降低车辆价格,以此抵消高利率带来的价差;
说到这里还没提及汽车融资租赁利率大概多少,我给个均值吧,对于客户来说3年总共需承担25%-33%的利率,也就是说比银行的3年9%-12%高出了一倍还多,你会不会说这么高的利率还说融资租赁是笔好生意,纯粹扯淡?
我用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一下高出银行1倍多的利率还怎么卖车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
以2018款***精英版为例,指导价为18左右,东莞地区实际销售价格为16.5左右,假设客户全款提车我们算算需要多少钱,裸车16.5+购置税1.6+全险0.7=18.8万。
如果是走银行3年9%利息是:首付为4.95+1.6+0.7合计7.25万,贷款本金加利息为11.55*1.09=12.58万,购车总成本19.84万(还没算担保公司和4s的精品费用,两者合计至少也要5千)。
最后来算算以租代购多少钱:首付3万+36期月供4869 购车总成本=20.5万,由于从主机厂协议集采的低成本优势就已经把利差这一点完全覆盖了,3年总成本只比银行最低利息多了7千元,这还没算4s给客户加的各种精品费用。
如果总成本一样,首付上的差异就能带来巨大的正反馈,无论走银行还是汽车金融,首付3成几乎都是红线,且不融税险,还是用上面例子来说,18万的车客户需要首付7万多,而以租代购只需要3万,这样的杠杆方式能极大的刺激客户购车欲望。
回过头来说,对于资本,这完全就是再好不过的资产,无论客户任何时候断供,车辆的首付和残值都随便覆盖车辆成本,某些极端的情况不考虑,如客户酒驾毒驾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3.现有的业务模式
融资租赁涉主要涉及三个群体: 银行(或国外投资者,你知道之前美元很便宜)、业务运营主体公司、客户。三者关系为,银行将钱以授信的模式给运营主体去销售给客户,银行拿到了稳定的利息,运营主体得到了资金利差,客户以极低首付拿到了车辆。
“弹个车”等大规模企业正处于资本市场风口,其融资方式主要以汽车资产包的形式向银行融资,或者直接从二级市场募资。其他中小融资租赁公司则只能通过P2P等渠道高成本融资,加上两会后金融监管趋紧,他们的融资渠道更加狭窄。
4.一点创新探索
如果银行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将借款主体变成单个客户呢?
银行不直接贷款给融资租赁公司,客户向租赁公司订车,同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将三年租金一次性支付给租赁公司,客户分期偿还银行的贷款。简单的一点改变,在客户付出的总成本不变情况下,可带来巨大的变化:假如以前融资租赁公司只能将借到1000万,买100台10万的车(裸车价理论计算,排除其他费用),即使同时全部租出,在前三年内只能赚这100个客户的利息差。如果直接贷款给客户,租赁公司租出100台车后,理论上可以马上再购买租出下一个100台车。破除了规模的限制。
融资租赁公司把融到的“资本”带来的利差收入转变成直接的一次性租购价格差收入,实现收益前置,资产周转率极大提高,不用长期垫资。这样中小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当然银行直接给客户授信“以租代购”消费贷,则逃不开相关政策监管及对客户授信资质的严厉把控,削弱了融资租赁该有的优势。所以,在此引入保险公司对客户的贷款以保单的形式作为担保,银行免除了繁杂的授信成本及贷后抵押等人力成本,保险公司获得承保规模效益,且因为资产集中在融资租赁公司方,处置起来相当方便。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三方共赢。
这种新的业务模式也许很快将试行,也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客户总成本不变前提下,银行、保险、融资租赁公司三方利率定价策略协商;比如单笔金额小量大,如果银行不设计线上化产品难做出规模等。但是只要事实证明方向没错的话,我想努力将它实现,并完善优化做成一款成熟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