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刘同的《我在未来等你》看完,看完后,有种无以名状的感觉,感觉有好多话要说、好多字要写,但我握着笔的手,不知道如何开始。
36岁的郝回归最后没有和17岁的自己刘大志当面道别,写信说“记住,无论接下来遇见什么困难,我都会在未来等你,在每一个路口拥抱你”,未来的郝回归是否会和未来的刘大志重逢,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本书里,随着刘同的娓娓道来,我看到了郝回归、刘大志、微笑、叮当、陈小武、陈桐他们的青春与成长。
我不知道如果现在的我遇到了10年前的我会对她说点什么。也许,我会建议她再花点心思做数学试题,毕竟,高中时的我数学那么差劲,永远拖后腿的科目;也许,我会建议她再和周围的人多一点生活中的交流沟通,毕竟,那时候的我性格那么内向;也许,我会建议她再花点时间去倾听理解别人的幽默和玩笑,毕竟,那时候我是个只会傻笑不懂幽默经不起玩笑的书呆子;也许,我会建议她再多和爸爸妈妈分享些学习中不好的事,毕竟,那时候我也一直报喜不报忧;也许,我会建议她理性理智地面对男同学的欣赏与喜欢,毕竟,那时候我那么别扭任性死脑筋……
但这些都是“也许”,就像郝回归虽然那么努力做了一些他觉得对未来有利的事儿,但所有事情的结局都不会变的。何主任还是带着老师学生转校了,郝铁梅和刘建国还是瞒着刘大志离婚了,王大千的事业还是受阻了,陈桐还是转文科了,陈小武还是退学成了豆芽大王,微笑还是去美国留学了……我很喜欢郝回归第三次去见周校工时说的话,“虽然我说的你不信,但不管你知道多少的未来,都不重要,你不仅要花时间在你知道的人生上,也要为你所不知道的人生负责。也许你现在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是你不知道的东西更多,那才是你真正该去的地方”,也喜欢作者刘同说“人之所以活得糟糕,百般不顺,并不是某个选择出了问题,而是一个人每天的状态注定了他最终可选择的范围,而一个人的性格注定了他在关键时刻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小时候爸爸对我特别严格,生活中什么方面都严格,他说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所以我少了很多别人回忆童年时的有趣的事儿,我曾在心里埋怨过,但等我长大了、高中时,爸爸告诉我,我不会干涉你什么,你大了,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选文理科、选大学,我都是自己决定了然后通知他们结果,他们什么都没说。再大一些,大学时,爸爸说,遇到不错的人得了解,你不小了,会判断了。大学毕业后,爸爸说,你找另一半的事不要问我、别找我问参考建议,问了我也不会给什么答案,你又不是小孩子了,你的选择、你的人生,需要负责的人是你,必须靠你自己。
我想,这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吧!
郝回归回到了自己(刘大志)17岁时的高中时期,还成为了刘大志、微笑、陈小武、叮当、陈桐的班主任,参与了他们每次意义重大、印象深刻的事件中,经历过这些,郝回归知道了很多自己36岁时仍然不知道的“秘密”。
妈妈写的字一点都不丑,还会织漂亮的衣服,还是对爸爸有感情,在微笑爸爸出事儿的时候显得仗义;何主任带着老师们学生们转校到私立学校,却有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还用自己的奖金帮助那些同学们;陈小武在丫丫百日宴时请上了一百桌,那时他爸在陈桐姐姐婚宴时说,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在那儿办酒席,“豆芽大王”开始总被收保护费的人欺负,36岁的郝回归却讨厌他巴结权势;陈桐不管不顾转到文科班,成了他们的五人组一员,考上北大却还是成了工商局副局长,却知道了他转文科只是想体会自己做决定、摆脱一切被安排;看着叮当对陈小武的豆芽事业鼓励,他才知道36岁郝回归眼前的“暴发户”夫妻一点不简单,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勤奋辛辛苦苦得来的。至于从少年时期一直喜欢着的女神微笑,她其实也没那么远、他们一直很近,只是自己缺少了那么多靠近的勇气,还少了陈小武对叮当那般的勇敢与坚持。
这些都是36岁的郝回归看到的、体会到的,虽然他是未来的刘大志,但谁说他就是遇到的17岁刘大志的36岁呢?在我看来,他不是了,他只是一个过客、旁观者了,所以他从自己的角度看到了那么多不同和“秘密”,他不再从17岁的刘大志角度出发,进入他们的生活,通过他观察,他看到了那么多不同!其实这不过是不同的角度罢了!
而这,就是作者要我们学会的换位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