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每个人都有家,而每个人对家都有很多不同的体验,相似的是:家是一种归宿,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可以给人温暖,安全踏实的感觉。
一个让人踏实的家至少要具备这样几个功能:
首先,家是我们生存的地方。所有的生命都源于家庭,在这里出生、生活成长,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理需要。
其次,家能给人提供一份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来自于基本生活的稳定,如:有稳定的居住场所,生活的基本水准稳定,以及关系的和谐稳定等等。内心的安全感是一个人心理建设的基础,当一个人有安全感的时候,做事情才会更加的自信、有力量,看事情更加的客观,容易与人合作。当家庭遭遇危机时,家人的安全感就会受到冲击,如果处理不当或是多次、长期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人的安全感就会降低。当人的安全感有损时,就容易变得敏感、偏执,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及心理问题。
第三,家庭满足了归属感的需要。下了班之后很想回家里,开心不开心的事都想跟家人交流交流,这是心的归属。希望跟家人之间建立起亲密感,往往是在彼此讲述生活中的快乐与挫折,兴奋与不开心而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家庭才是真正的“心的港湾”。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或许父母,或许是伴侣、孩子。一个人需要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也需要家庭价值的实现,需要家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对付出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清楚在家中的位置与这个位置上所要肩负的责任。例如:是孩子,就要对父母有孝敬之心;是父母,就要对孩子有抚养的责任,对他有耐心,有爱心;作为伴侣,要相互理解,彼此坦诚。中青年的夫妻常常是家里的顶梁柱,从经济收入上是主要的承担者,从心理承受力上除了要面对社会的竞争与挑战,还考虑老人的赡养与孩子的成长问题,就更加需要夫妻间相互的协作。如果把此时的夫妻比做一对亲密的战友的话,那这对战友最需要的就是彼此的信任与支持。信任感的建立,首先是要相信对方,而在这份相信的背后是了解与自信,两人建立共同的未来目标,在此基础上相互协作,懂得沟通、宽容、彼此敞开,只有这样两人才能一起经历风雨、面对困境。
简单的说:一个家庭的安全感来自于物质方面的安全和心理方面的安全。物质的安全,跟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心理的安全感与关系密不可分----与自我的关系和与家人的关系都同样重要。
打造一个家庭的安全感,就需要让自己的经济收入稳定,让我们的关系中有更多彼此的信任。
心理大师说:疗愈了家庭也就疗愈了世界。
家庭安稳了,我们的心也就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