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活动结束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回想成绩的取得,我们的法宝就是“借力”。
一、向参赛老师借力(学习研究他们的教学设计,打印,一式四份)借鉴了东北师大李密老师课前思考的一段话,总结提炼后就成为我们预设答辩的开头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二、向网络借力(通过特殊渠道查找相关论文)我们一共借用了五篇在期刊发表的论文,并认真学习,提炼与我们答辩内容有关的文字,夯实我们的理论知识,有了这些理论知识,我们的站位就更高了。
三、向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借力(借鉴他们的答辩方式及ppt的制作方式)完善我们的课件,我们的目标向名师工作室靠的更近了,甚至有超越之意。
四、向专家借力。
(1)向市教研室借力。我们的答辩稿出来后,先请市教研室李主任把关,李主任给我们提出要有理有据,要有数据做支撑。我们都一一做到了,并且做到了极致!这一点也得到了点评专家时特别肯定。
(2)向新世纪的专家团队借力。不到答辩的那一刻,我们没有放弃学习,我反复观看29日晚的专家点评。朱德江老师指出预设问题的答辩,就是要体现出团队研究的深度,要有深度就必须做到答辩清晰,结构明显,有数据支撑,还提到了追问问题不一定非得四个人都回答。我们及时调整答辩策略:就答一个问题,想办法答够5分钟,不给对方辩友提问第二个问题的机会;钱守旺专家点评中提到的八大思维及张华教授说的一句话,我们统统都用在了答辩稿中,让我们的答辩精彩收尾。
借力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提升的过程。迎接挑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次的参赛历时长,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如果再次面对答辩,我们便不会再怯场了,会发挥得更好!
参赛的路上,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