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完本书第2章"认知发展"的第1—3节,笔记如下:
1.终于弄明白什么是“发展”。所谓发展,在心理学中通常是指人类(或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这一术语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变化,而是特指那些按一定顺序发生,并持续一段时间的变化(注意:概念强调“按一定顺序”和“持续一段时间”,启发我们切不可拔苗助长,亦不可对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随意抹杀。)
2.发展的分类:分生理发展(主要指身体变化)、个性发展(主要指人格变化。所谓“人格”,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与社会其他成员间关系的变化)、认知发展(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推理和决策等能力上的变化)。
3.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有两种。一是基因决定的、自然和自发出现的变化,一是由学习即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所引起的。(由此可知:1.所谓学习,就是个体与周遭环境的互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自然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影响发展的因素至少有二,基因的或先天的,学习的或后天的)。
4.关于发展的源泉:环境(后天)因素对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生理因素和个体差异(先天)对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先天与后天之间存在复杂的协同作用,我们应该了解这两个因素是如何协同作用的。关于发展的轨迹:是连续性(量变过程)与非连续性(质变过程)的统一整体。关于发展的时机:以前有关键期说法,认为某个时间段是某项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段,这种能力就很难发展起来。现在关注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个体已经准备好经历特定时间或对特定事件作出反应。
5.关于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发展是相对有序的,发展是逐步发生的。
6.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是有脑科学的基础的。大脑的神经元有一个被“修剪”的原理,即被使用的神经元才会被保留,其他未使用的则被“修剪”掉了。这样,保留下来的神经元成长地更加“茁壮”。神经元这种过度生产和修剪的过程可氛围两种类型,一种被成为经验预期型,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特定脑区的突触因为等待刺激的出现而产生过度生长的现象,而应该接受的刺激因故没有接收到,则负责这一部分的神经元就会被修剪,其他神经元就会更加发展。例如,先天性耳聋的孩子,由于接收不到任何听觉刺激,因此他的脑中的听觉加工区域转化成视觉加工区域。与此类似,先天失明的儿童的脑中的视觉加工区域则被用来进行听觉加工。所以,生活中常有耳聋者的眼睛特别亮,盲人调音师等情况。
7.没有任何一个心理活动是由一侧大脑半球独立完成的。因此,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用右脑学习的学生”。
8.为什么青少年情绪特别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事后才反省、懊悔?那是因为大脑皮层中的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发展速度不同所致。前者发展相对较早,它与情绪、奖赏寻求行为、新颖性寻求行为、毛线行为以及感觉寻求行为有关;后者发展历程更长、更缓慢,它负责判断、决策等。
根据这一大脑皮层发展规律,教师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将精力和热情奉献于政治、环境或社会事业等领域,帮助他们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建立情感联系,从而有效利用他们丰富而强烈的情绪的积极力量。
9.马克思似乎说过,劳动创造智慧。因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中主动的建构意义和活动的过程,知识源自于我们的活动。我们则可以说,智慧源自于劳动。
10.研究发现,教学可能会导致大脑活动的变化。密集的康复教学和练习能帮助中风患者在大脑中建立新的联结或使用新的大脑脑区。
11.当学生感到不安全和焦虑的时候,他们可能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当学生觉得学习情境没有任何挑战或对内容不敢兴趣时,学习过程同样也会收到阻碍。所以,教师能有效减少学校情境中的压力和恐惧情绪,教授学生情绪调节的策略,并提供一中积极的、能激发学生冬季的学习环境,教学就会变得更加有效。
12.脑研究对教师工作的启示:(1)大脑若在通路或结构上出现异常,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个体的学习。但是通过其他替代的神经通路,学习依旧可以发生。因此,由多种途径可以用来教授或学习一门技能,而具体情况要依据学生而定。(2)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活动模式,调动起各种感觉的参与,能有效促进学习。(3)大脑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因此丰富、活跃的环境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地认知发展和成人地学习效果。(4)大脑会发生改变,但需要时间。教师必须要有恒心、耐心和热情,尝试多种不同地方法进行教学和重复教学。(5)从真是地日常生活地问题和具体经验中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6)教师应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地知识联结起来,帮助他们建立新地联结。所以,数学课特别强调课前复习旧知就是基于这一原理。(7)知识在不同情境下多次重复出现,而非一次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坚固和复杂地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