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九,用小心思炼出笨办法
勤奋是笨办法,要不怕麻烦,还要耐得住寂寞。这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是略显艰苦的过程。怎么让孩子适应这种做法?老蔡用了点小心思。
我们学会一种方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先是知道,然后是尝试,收到效果后会认同,最后是掌握,主动去做。
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认同”。
勤奋这种看似吃力,收效不快的做法,往往不能得到孩子和家长的认同。每个人都说勤奋好。可是孩子总想省点劲儿,家长总想省点心、省点事。于是,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唱高调,天天喊孩子要勤奋;孩子应付了事,磨洋工偷懒,最后说没效果,浪费时间。大家都“知道”,也自觉或强迫的去“尝试”,然后,就没然后了,不了了之了。
老蔡觉得,孩子越小越好管,个性越好塑造,习惯越好养成。老蔡就是秉承着这一点,下手趁早。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陪伴她,一起做一些不厌其烦的练习。从幼儿园学写字开始,就故作神秘的对小蔡说,爸爸有超级秘密、超级有效的办法,让你牢牢的记住新生字——写10遍。我陪你一起写,你写我计数,然后评哪个字写的好,最后考试。啊,果然记住了,这个办法不错.......于是爸爸的神秘方法屡试不爽。于是孩子就认同了这种做法,然后就会主动去做。最后成为习惯了。
回想起来,这整个就是一阴谋,呵呵。但是,耐心的尝试,不断积累小的成功,让我的笨孩子自然而然的跨过了“认同”这个门槛。这往往是一些“聪明”的大孩子很难做到的。
用点小心思,揣摩一下孩子的心理。看似只学会了一个笨办法,但有效就好。
闲话三,你就是一笨小孩儿
“你就是一笨小孩儿”——这是老蔡常常对小蔡说的一句话。
为啥你说自己家孩子笨呢?因为咱虽然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从幼儿园到小学,小蔡的身边,总有些超级聪明的孩子。有的识字多、看书多,有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超强,还有的反应快、眼珠儿一转就一个主意......
老蔡见到的优秀的孩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勤奋型、聪明型和“聪明又勤奋型”。这勤奋型,算是后天养成吧,那自然就是比别人多用功,多练习,靠量取胜的。聪明型,那是先天就强,种种优秀基因集于一身的。而这聪明又勤奋型,是前两种的结合体,这是最无敌的超级高手了。
老蔡深知自家的小公举不是那聪明伶俐的孩子,要想有点儿小成绩,自然也就只能靠后天的勤奋了。但幸运的是,老蔡发现,现在的学校和社会,真的不用拼智商。小学的教育,虽然比老蔡那时候难点,但毕竟也还是普及教育。只要肯多用一点点功夫,还是没有拿不下来的事儿。
你就一笨小孩。想比别人强不?动动你那快生锈的小脑子,方法好像很简单。比勤奋的人聪明一点点,这不太难;比聪明人勤奋一点点,这更不难;遇到聪明勤奋的,别跟人家比,太难了。跟自己比,每天提高一点点就好。(有点象田忌赛马吧。)
你有了小成绩,免不了会有人夸,“你真棒,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记住,那不是说你,那是别人不了解你,你就是一笨小孩,笨小孩就要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