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建国之后只回过井冈山?

作为历史巨人的毛泽东,一辈子几乎走遍了华夏的每一个地方。他的脚印几乎无处不在,要问他最深的脚印在哪里?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作为一名资深历史爱好者,我认为毛泽东把最深的脚印留在了井冈山。我本人有幸去过几次井冈山,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从游客视角看,井冈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游览之地,天然的氧吧,夏季凉爽宜人。最让人难忘的是食材新鲜,胜过我去过的任何一个大中城市。

从游学视角看,那里是研究红色文化最好的地方之一。

从寻求精神坐标的角度看,则是另外一幅图景……

01 一段往事

1965年夏,72岁的毛泽东决定做他后半生最重要的那件事之前,回了一趟井冈山。他当时很动情地对身边人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

毛泽东在井冈山住了7天,从5月22日住到29日。在外人看来,可能认为他只是去井冈山休闲一下、顺便写两首诗,或者是年老了回顾一番峥嵘岁月。

实际上毛泽东的心情并不轻松。他在井冈山说了这样一段沉重且意义深远的话,“为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没有过去井冈山的艰难斗争,就不会有今天。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三十多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井冈山的精神不能丢了……”

——这段话如果出现在别处,可能也显得稀松平常。但是由1965年身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口中说出来,却有着无尽的苍凉、沉重、辉煌,还蕴含着无上的杀伐之气。

这段话的重点就在于“井冈山精神不能丢”,丢了井冈山精神就要付出代价。

所谓井冈山精神,有两层内涵:

一方面指革命牺牲很大,需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战斗精神;

另一方面是告诫同志们不能丢了为多数老百姓谋福利的初心。

但是说实话,毛泽东这些话有多少人听进去,那是要打问号的,至少这么多年以来,那些搞腐败的群体没听进去。他们既没有牺牲精神,也没有服务精神,只有贪婪的欲望。一年后毛泽东干得那件后半生最重要的事,最初的目的之一便是整治腐败。

在井冈山那几天,毛泽东又把这段话的精髓写入两首诗中:分别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

他在《念奴娇·井冈山》最后部分写道: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搞革命牺牲很大。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初心绽放出的魅力。

建国之后,毛泽东没有回过瑞金,没有回过遵义,没有回过延安,没回过西柏坡;唯独回过井冈山。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深思。

要知道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这些地方,如今都是典型的红色文化坐标,是很多人的精神圣地;每天都会有各行各业的人们去旅游、游学或朝圣。

为什么毛泽东建国之后只回过井冈山呢?现在已有的文献资料给出的解释,无外乎建国之后毛泽东太忙了,没时间回那些地方。

其实这个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建国之后毛泽东经常外出巡视,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那他为什么唯独钟爱井冈山呢?

02 袁文才

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主动放弃继续攻打大城市的机会,带着队伍进入罗霄山脉,去实践他内心的蓝图。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邀请毛泽东去上海总部工作,毛泽东干脆地拒绝说:“我要上山下湖,到山林里去跟绿林好汉交朋友。”

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本质上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做事与写文章都比较热血。他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大知识分子、学者、教授与革命者。所以当他要去寻找绿林好汉时,还是让同志们挺吃惊的。

大家看下江西的地形图,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

在江西一系列名山大川中,罗霄山脉并不起眼。如果没有毛泽东在1927年的惊天抉择,袁文才和王佐在井冈山也很难有所成就;那么今天的井冈山估计也就是江西一座普通的风景秀丽之地,绝对不会是红色精神坐标,也不会有人去朝圣。

在1927年之前的几千年里,井冈山及其周边都是人迹罕至之地,常有绿林土匪出没。

纵观井冈山绿林史,最后一个土匪群体应该算胡亚春领导的“马刀队”。但“马刀队”以及整个井冈山绿林的命运在1922年发生改变。因为那一年出身贫寒的袁文才因不堪地主欺压,不得已投了“马刀队”。

袁文才本身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虽然加入绿林,但并不想继续在绿林中打家劫舍;于1925年接受政府招安,从黑道走向白道。

1926年国共联合北伐,袁文才在中共的协助下发起宁冈起义,打进了县衙;并且加入了中共,成了组织的一员。他的队伍就挂在了江西省委旗下。

随后便是国民党于1927年清党,当地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勾结,搜捕共产党与农民军。袁文才与王佐奋力留住60条枪和部分同志,依靠井冈山地区的高山密林坚持战斗。

当然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更像是绿林和农民军的混合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军。

秋收起义之后,江西省委给毛泽东送去一封密信。送信人是宋任穷(日后的开国上将,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1927年9月25日,宋任穷到了莲花县城追上起义队伍,把信交给毛泽东。信中内容是,江西省委建议毛泽东带领部队到井冈山一带,那里有袁文才和王佐部可以作接应。

毛泽东略做思索便决定去井冈山。他去那里并不是为了寻求袁文才的支持,而是要把井冈山作为改造天下的起点,顺手把袁文才和王佐一起改造了。

毛泽东和袁文才初次见面的时间是1927年10月5日上午,毛泽东基本算是单刀赴会。

要知道在兵荒马乱的年头,毛泽东和袁文才素昧平生。在双方没有信任基础的前提下,起义失败后的领头人这么做风险其实很大。但毛泽东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结果两个人从上午谈到下午,甚为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得知袁文才只有60条破枪,毛泽东当即决定赠送他100条枪,而袁文才则慷慨回赠1000块大洋。

10月7日,袁文才亲自带了30人,抬上一张睡椅轿子,接毛泽东上茅坪(井冈山)。

毛泽东没有换衣坐轿,只是换上了谢梅香(袁文才妻子)亲手做的新鞋,拄着拐杖上山。

到达茅坪后,袁文才把毛泽东安排在八角楼。那里原本住着贺学敏一家,毛泽东就是在那里结识了贺子珍。

就这样毛泽东和红军将士们在井冈山站住了脚跟。

公开资料都说是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折服了袁文才。这个说法并不能算不对,因为毛泽东的个人魅力确实很大。毕竟袁文才在黑白两道混了那么多年,能通过一席话将其折服,足以突显毛泽东的个人魅力。

但个人认为,在折服袁文才这事上,仅仅强调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并不能呈现历史的全部脉络。如果毛泽东在9月29日之前和袁文才见面,未必能将其一举折服。

原因很简单,毛泽东在9月29日搞了“三湾改编”。

03 大魅力

红军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支军队:

特殊1、兵员最广,红军来自普通农民老百姓。因为红军的终极战略目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独一无二的。

特殊2、战斗力极强,这个不解释。

特殊3、战斗成本极低。这点不易理解,因为它是一本经济账。因为井冈山时代的红军战士,几乎不发军饷,相当于开公司不发薪水。

当时的大致情况是,红军将士们自己筹集粮食,然后每人每天发5分钱,用来买柴米油盐。冬天棉衣不够,战士们只穿两件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井冈山根据地也面临严厉的经济封锁,各种生活生产物资,如食盐、布匹、药品,严重缺乏,但红军将士们都一一克服了。大量的国民党俘虏兵,心甘情愿地加入了红军队伍。甚至有整队的国民党部队主动前来投诚。这就是红军的魅力。

在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没有解散,反而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这也是红军的魅力。

纵观古今中外,军队不发军饷还能保证战斗力,且打仗不扰老百姓的,红军基本上是独一份。所以仅仅是战斗成本这一项,红军就超越所有对手。这还是红军的魅力。

所以很多人认为毛泽东不会搞经济,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最高明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把战斗成本压得更低。从军事经济学层面看,毛泽东是大师级的。

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于三湾改编。

时间回到9月25日,毛泽东接到宋任穷的信之后决定上井冈山,但并没有急吼吼地去会见袁文才,而是先在三湾村对自己的队伍做了一番改造。

三湾改编的内容前面已经说过,确立三大原则:

一、实事求原则,即把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尊重士兵们的选择,愿意留下干革命的就继续留下,不愿意留下来的发给路费回家。送信的宋任穷被编入了第3营第7连,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军旅生涯。

——这条原则解决了自古以来“喝兵血”的难题。仅这一条,就足以证明红军与众不同。

二、党指挥枪的原则,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

1972年邓小平参观三湾村时说:“毛主席创立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创举,从而确定了党对军队的控制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

三、确立官兵平等的原则,即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权限包括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长官要受它的监督

——这条原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是说说,而且是完全落到实处的。比方说井冈山挑粮,毛泽东和朱德都是和士兵一样去挑的。

经过“三湾改编”之后,毛泽东本人蜕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毛泽东带的队伍蜕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红军”,成了中国的希望。

面对蜕变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和他带领的红军队伍,袁文才自然无法抵挡其魅力。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之前去见袁文才。那时毛泽东还算是热血书生,他带的军队和其他军队并无本质区别。那种情况下,想要折服袁文才那样的人精,肯定要多费很多周折。

三湾改编之后,制度啥的都建立好了,直接展示在袁文才面前。也许袁文才最初并不完全服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袁文才就再也无法拒绝毛泽东,也无法拒绝红军。

因为袁文才本身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毛泽东展示出了更大的理想和情怀,且又通过红军把理想和情怀制度化。

实际上不仅是袁文才,任何一个有理想与情怀的人都不可能拒绝毛泽东与红军。因为红军不仅仅是一支军队,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熔炉,可以吸纳一切有理想情怀之人,并把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更显著的事例便是朱德带队伍上井冈山。

04 群星汇聚

朱德本身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虽然出身不高,但凭借自己的实力,他在兵荒马乱的旧军队系统中站稳脚跟。如果他愿意继续在旧军队干下去,荣华富贵还是能保障的。

但朱德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最终抛弃了旧军队的一切,接受了共产党的思想。即便是搞革命,从北平到上海,朱德也能接触到孙中山和陈独秀那个级别。

由于孙和陈没能满足他的愿望,他便万里寻党到欧洲,终于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成为中共一员。孙中山建议朱德到国军去,朱德拒绝了。

八一南昌起义,朱德最初并不是最核心的指挥官。但是在南下途中最关键的三河坝战役,朱德成了中坚。这表示朱德有担当。

完成任务之后,他又带着残部在湘南一带辗转。在最危险的时刻,朱德又利用自己的关系(依靠讲武学堂的好友、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的帮助)带着队伍渡过难关。

1928年4月28日,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历史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从那一刻起,他们成了彼此一生的同志、战友与朋友,中国历史也由此开启新的一页。

朱德辗转半生,和孙中山、陈独秀等人不合拍,却和毛泽东非常契合;他在旧军队的模式中各种不适应,在弱小的红军中却如鱼得水。

朱德个性大气质朴,毛泽东个性豪迈奔放,两个原本性格差距巨大之人,在井冈山崭新的军事政治系统下开展了历史性合作。他们一起通过红军小道,愉快地挑粮食上井冈山。战斗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浓烈的理想主义的快乐。

这充分证明红军以及井冈山模式,可以将不同的巨人融合在一起,并放大他们的优点

和朱德一起上井冈山的陈毅,也是一个豪迈奔放的知识分子,平时喜欢写点诗歌文章啥的,这点他和毛泽东有点类似。

陈毅并没有赶上8月1日的南昌起义,而是在队伍失败南下途中赶上的。当时前委给陈毅一个73团担任政治指导员的职务,让他不要嫌弃官小。陈毅说就是让他当连指导员也干。

其实当时军队系统还是国军那套,政治指导员的工作比较虚,被调侃为“五皮主义”(皮带、皮鞋、皮包、皮鞭、皮手套)的大忽悠。但陈毅就是干下去了,并且干得有声有色。

在三河坝战斗之后,陈毅一直辅助朱德,成了那支军队仅次于朱德的二号人物。井冈山会师之后,陈毅成为仅次于朱毛的第三号人物(政治部主任)。

井冈山上,工作之余,陈毅经常和毛泽东谈诗论文。毛泽东井冈山时代的作品,陈毅都是第一批读者。中国的文人相轻,陈毅和毛泽东之间没有。这表示红军和井冈山模式,可以在放大巨人优点的同时,隐匿其缺点

和朱德陈毅一起上井冈山的林彪是另一个特例,他是沉默的天才。

大凡天才型人物,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如果能找到一种方式把内心世界释放出来,不管在任何行业都是天才级别。生逢乱世的林走上了战场,他能找到的释放内心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战争。

拥有这种人格者,为将,就可能是不出世的名将。

这种级别的名将,只有雄才大略的人物才能驾驭,也只有碰见雄才大略的人物才能最大程度地去发挥。两者一旦结合,那就是历史风云中最精彩的华章。

上井冈山之前,林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在井冈山和毛泽东相遇后,林的才华绽放出耀光的光。

林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和毛泽东相见是5月4号,朱毛会师的6天之后。那天在得知毛泽东前来视察后,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话,“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刚才团部派人来说,毛委员马上要来看我们,毛委员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们红军的重要领导。我们马上要见到毛委员了,请大家把武器擦一擦,衣服整一整,使毛委员对我们部队有个好印象。”

林说:“毛委员曾说过,我们这支队伍,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队伍,但不管是这个军阀,还是那个土匪,只要有枪,就有地盘,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毛泽东听到林的话就问:“那个娃娃是谁呀?”

陈毅说:“他就是在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

毛泽东最爱能打仗的人,当时最缺能打仗之人。毛泽东就拉着林的手说:“你的话讲得很好啊!”

听到毛委员夸奖,林彪立马行个军礼:“报告毛委员,我叫林标。”

林遇见毛泽东,是名将遇到雄主,很快便成长为“红军之鹰”;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天意。林的军事才华,匹配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无往而不利。

林被毛泽东折服,充分体现出毛泽东的魅力,体现出红军和井冈山模式的魅力。

和“红军之鹰”林不同,号称“红军之狮”的彭德怀性如烈火、嫉恶如仇。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彭德怀是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军胆。任何阶段的战争,彭德怀说不能打,一定就不能打。红军时代坚守井冈山,八路军时代的百团大战,建国之后的抗美援朝,都是彭德怀在兜底。

关于彭德怀的故事,改天在另外篇章仔细写,这里简单交代一下。

彭德怀和林、陈毅、朱德等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没有上井冈山之前,人生比较坎坷不定;到了井冈山之后,和毛泽东一起实现了人生坐标和历史坐标的完美融合。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也体现出红军和井冈山模式的魅力。

说来也比较值得深思,朱德、彭德怀、林、陈毅,还有罗荣桓、黄公略、粟裕等人,为什么到了井冈山便找到人生坐标?原因很简单,他们最终认可了毛泽东构建的模式,被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和思想折服。

实际上毛泽东自己也是在井冈山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蜕变,即向顶级政治家的蜕变

05 伟大的蜕变

历史巨人毛泽东有很多标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头衔无疑是政治家。

纵观毛泽东一生,他就是在八角楼上完成向顶级政治家的蜕变。从1927年10月份上井冈山之后,毛泽东一直住在八角楼上。

如今的八角楼已经成为井冈山之灵魂,游人必看之地。其实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楼阁,面积不大,两个人住稍显拥挤。

八角楼内一床一桌几把椅子而已。侧面也有窗子,可见山里风景。其特色就在于上方有个八角天窗,可以仰望星空。

毛泽东住进八角楼之前,它就是普通阁楼,即便在贫瘠的山地里也没什么特色。

如今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毛泽东住在阁楼时的每一个夜里,都挑灯读书写文章。

当时经济困难,为勤俭节约,组织规定各连及其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油灯,可点3根灯芯;不办公时,应将油灯熄灭;连部留一盏油灯,供值班、查哨用,但只准点1根灯芯。

夜晚来临,熄灯号响起,战士们就吹灭油灯。毛泽东的阁楼内,也只有一盏1根灯芯的油灯照明。可以说勤俭节约,原本就是组织的初心之一。对比当年的艰难困苦,现在部分领导机关的奢侈浪费,太可恨了。

井冈山空气潮湿,夜晚寒气袭人。个头高大的毛泽东披着毯子御寒,在1根灯芯的油灯下读书写作。

正是在那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写下很多篇至关重要的文章。其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最为重要。

两篇雄文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阐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最关键的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为组织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有了这个理论,马列主义中国化就有了基础,组织和国民党争锋也就有了理论指导方针。

如今很多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比如华为在国际上开疆扩土,或拼多多等后发互联网企业崛起壮大,都是沿袭这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

某种意义上来说,八角楼上的毛泽东蜕变成为顶级政治家。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毛泽东那个级别的政治家也是屈指可数。历史上任何一个那个级别的政治家横空出世,都会改天换地,同时也会吸引一批人杰。井冈山上杰出的将帅们,都见证了毛泽东那种历史级别的蜕变;他们自己获益的同时,也在推动历史前进。

对于这其中的历史内涵,别人可能不太理解;但毛泽东本人对此非常明白。当他决定做后半生最重要的那件事时,他需要在几个地方对人生和历史做一个复盘。

井冈山正因为特殊的地位,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复盘之地(另一个是家乡的滴水洞)。所以他关于“井冈山精神”的讲话,还有他写下的诗篇,都传递出了关键信息。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息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