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特殊原因,老妈过来陪我小住,但与老妈相处过程中发现,总会在很多事情、观点与老妈不同。当然,不同年代、不同生活经历,对事情看法不同,也属常态。只是,老妈也是个坚持自我主张的角色,于是我们两之间不免有些争论,其实事情都不算大,也许过去我会一笑了之,但因特殊时期的原因,我也较起了真,有了情绪和冲突。
那么,较真的人儿是不是真的不好?
01有时候较真的确是会影响人际关系
人们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总说这个人很较真,不好相处,处女座就是因为龟毛、较真的个性,而被万年黑。当然,较真的人,其性格里边多数包含着完美主义、吹毛求疵、爱挑刺、爱批判人、或者好争辩、逞强好胜的特质,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特质。
首先,我们来说说完美主义、爱挑刺的特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完美主义和爱挑刺,往往是其生长的原生家庭中有一位或一对完美主义的父母,从小父母就要求严苛,希望其表现尽善尽美,有着较多的要求和标准。久而久之,这些要求、标准就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也变成了和父母一样完美主义、凡是要求最好,甚至是爱挑刺、爱吹毛求疵。
人有时候很无奈,即使你再讨厌、再深受其害,但总是不自觉间将父母亲身上好的或者坏的一部分遗传和继承下来,其实这原理也不难理解,一张空白的纸,在满是浓墨的环境下熏陶,要保持空白是不可能的,多少会熏染些原生家庭的色彩。
其次,较真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不是完美主义,仅仅是爱好争论的较真,啥事情都希望发表自己独特的主张,想表达凸显自己,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证明自己是对的。人们常说,一个人缺什么就爱显示什么,最近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据说腾讯根据大数据分析,IPHONE7的用户多数是无房无车穷的只剩下IPHONE7的屌丝,这其中值得玩味。所以,这里又有两种心理可以探讨一下。
一种是可能从小就不被肯定,也许同样是生长在要求完美的原生家庭,被要求完美,父母不苟言笑,几乎没有对孩子表达过肯定和赞许,而且还总喜欢和别人家小孩比较,比较也就罢了,总拿短处和别人长处比较,“灭自己威风长人家志气”。
有些父母就是会进入一种误区,认为孩子要打、要骂,不能给予夸奖和鼓励(当然,很多父母其小时候也是被上一辈这么教育过来的)。我们知道,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督促孩子更上进、更好,希望孩子不要骄傲自满。但是,因材施教啊,本身就内向胆小的孩子,如若实行的也是严苛教育,那么,不可避免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深深埋藏下来的声音就是“你很差、你很没用,你不够好”,长大后就形成两种极端。
要么,就如父母其日久天长的言语攻击和熏染,成了没用和懦弱的孩子,要么就是以反向形成的方式体现,表现的极度自尊;但内核本质还是自卑,不自信。
因为,内心缺乏自信,一直是否定的声音,这样的孩子终其一生在对抗父母灌输的这种声音,希望撕破这种标签,所以时时处处会表现出一种攻击性,爱争论,好强,以证明自己的正确,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另一种,也许只是从小的生存环境不够好,父母比较懦弱,家境比较贫寒,而人要好、要被赞许的心理诉求,自始至终存在,外在的否定和不善的评判,深深的让其感受到了一种不自信和不被接纳,所以就有了凤凰男的现象。因为,男性荷尔蒙分泌物必然会使得男性群体更好强、更好斗些,而社会世俗层面更多的也是希望男人更加担当、更有价值,所以这类人更希望被肯定、被接纳。
但是,要站在同一起跑线,没有个富爸爸和官爸爸或者中产爸爸,说的再接地气些,不同的生存环境,你要一步登天,而不通过个人努力奋斗,达到同一圈层,这无异于痴人做梦,所以有些青春年少的屌丝、孩子们,就选择最直接、最表面的硬件配置一致,企图融入被排斥的圈子,比如穷的只剩下IPHONE7的屌丝们。
如果是上述两种较真,那么在与人相处过程中,的确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中造成困扰,会让周人感到压力和不轻松,而自己也被人排挤。
因为,内心深处,你是不接纳自己的。这种感觉会无时不刻,被表达,被显露,被周人感知……别人是被你教会了对你的不尊重和不接纳……
另一层面,说到底,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本来就是糊里糊涂,尤其是和朋友、亲人、爱人、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非原则的小事情上,吹毛求疵,耗费心力和精气神,让人有了距离感、不舒适感,自然人们不乐意与其相处。其实有些事情争论半天,你会发现你对了,不会长两斤肉,奖金也不会多五毛,地球也不会更美好,除了自己暂时胜利的虚空感外,其他一切没有半点改观。
而论及起步不同,这是必须去接受的事实,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弥补。因为生而不公,这是常态,这是自己灵魂投胎的问题,没有解药,只有今生的努力。
02人性的较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
有时候,我总是爱从进化这个角度来看待一些事情,任何一种个性特质能在几万年的进化中,遗留下来,必然有其利于生存的一面,不然早被灭了是不。
就拿较真这件事情来说,有些事情还真需要一些较真的人来推动,人性中较真的特质往往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核心驱动,能让弱者、下层的百姓,也有一份表达自我、发表主张的权利;让心理、物质层面更美好,感觉很大有木有,但事实如此。
你说,如果没有爱迪生和李时珍们的较真,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灯泡的发明,不可能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更不可能有我们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可享受的便利交通、舒适的物质生活......
你说,没有普通百姓和智者的勇敢抗争,追求弱者的主张和权益,也许现在我们还和印度一样,等级森严,有些人永远被固定在太爷爷辈的身份地位,难以翻身......
你说,没有美国黑人女子罗莎·帕克斯的坚决拒绝给白人让座,没有她的较真,兴许现在黑人更受歧视;没有埃琳·布罗克维奇的较真(《永不妥协》女主),不可能为当地百姓赢得一家污染企业的巨额赔偿,赢得人们的尊重……
较真,有时候是面对恶势力的勇敢、面对不公的抗争、是对求真、求知的执着。
中国人一贯以来喜欢讲究人情,讲究关系,讲究面子,讲究着讲究着,在有些事情上就千丝万缕的纠缠不清,偏离了初心。原本拟好的制度就成了纸上的制度而已,然后人们往往见怪不怪的看到,各种关系户、各种法外情,于是和稀泥成了常态、公平成了口号。
而我们每个人从愤怒到无奈的接受,只盼望着自己也在其中,能够透过关系获得利益,这是大背景压力使然,也是缺了那份较真的妥协。
也同样我们爱模糊,爱边界不清晰,不爱较真的特质,德国、日本制造业已经高精尖走在世界前列,但我们依旧难以自主大面积生产出圆珠笔的笔头(据说现在有了)。
当然,社会的进步,全球化的大同,在全球的刚性标准下,很多事情已经有明显的进步,并且总有一批足够较真、足够不在乎他人眼光的人,在社会、法制、科学.....各种领域,推动着往前走, 推动着更透明、更公正和更健康。咱们现在有很多领域也是杠杠的,领跑全世界的哈。
当然,往小的说,比如在一家公司,如果你不较真,想着大度退后,想着不要功名,想着无私奉献,想着她好、你好、大家好,想着把希望寄托在领导的一双慧眼,看到你的付出和勤奋,在我看来的确有些过于幼稚。太多的人勾心斗角、巧取豪夺,甚至把他人功劳据为己有,如果遇到好的管理层,也许有可能,但是管理层有管理层关心的事情,他们更多的可能是操心自己上升的生涯,自己在上级管理层中印象,所以,话说到底,你自己对自己的事情都不上心,还寄托别人,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ANYWAY,属于自己的咱也不卑不亢的去争取,仅此而已,既不做拿人功劳的小人,也不老做总被人踩踏的冤大头,清晰界线。
再从另一个角度说,还是以工作为例,你所从事的事情,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你怕得罪人,怕被人说较真,到最后担责的是你自己,所以照章办事,按规矩来,是最高效、也是最职业的工作态度。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家、朋友是讲爱的地方,无关大原则的事情,就无须较真,如果发现自己事事时时较真,那就要追溯一下自己的童年和内心,去接纳、抚慰那个小孩;社会讲究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面对不公,可以忍一次、两次,但多了,就该较真,较真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