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所萌动的臆断情由,它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论人就事。常常是因人而异,浮于现象,总立足于自以为是的角度,或深或浅,依凭自我见解和见识的情感,发表“以偏概全”的论说和观点。——百度百科
最先需要申明的是:“偏见不是坏事”与“偏见的具体内容一定正确”是两回事。举个例子:“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句话未必正确,但抱有这种偏见不是坏事。
先说说偏见的问题吧。作为个人的主观臆断,它不可避免地常常是以偏概全的——基本上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并且往往还是滞后的——跟不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节奏。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偏见不是坏事。
原因:
(1)偏见具有“保护性”
人们认知的产生通常是有原因的。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形成偏见,恰恰是因为这个偏见被直接或间接、多次或至少一次地验证过——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偏见至少在某种情况下是成立的。
尽管我不能用数字具体说明偏见保护过多少人免受伤害,但举几个例子就很能论证这一点。
先说以貌取人。在多数人的观念当中,“獐头鼠目、神情猥琐的一般不是好人”。尽管理性告诉我们以貌取人是一种偏见,但我们仍倾向于在多数时候“看脸”。
为什么说这个偏见保护了我们?一方面,是这一偏见本身可能正出自对罪犯外貌特征的统计,在概率上是有依据的(尽管可能以偏概全),另一方面,它暗合了“相由心生”这一原理(虽然未必对)。关键在于,这一偏见让我们自觉地对潜在威胁提高了警惕,即便“獐头鼠目、神情猥琐”的人当中有好人,也不能不说这种偏见是一种自我保护。
当然,有些人偏见的内容是“长的人模人样眼睛乱瞟乱瞟的肯定是衣冠禽兽”,这也不与“保护性”相矛盾。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基于个人经历而生出什么偏见,反倒是蛮危险的。
另一个例子来自非洲大草原。我们知道和狗呆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好豹子”也存在,但羚羊可不能这么想。如果没有“狮子豹子都不是好东西”的偏见,见到它们和见到斑马一个反应,那……傻羚羊,绝对是傻羚羊。
(2)利于减少不公平
我先扔个栗子。
公交车上的广播大家都很熟悉:“请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出于偏见,我们往往认定一部分人是弱势而需要帮助的,比如上文说到的“老弱病残孕”。当这些人处于碍于自尊等因素不愿求助、或无法求助,甚至自身意识不到身处弱势的时候(比如小朋友),我们的偏见将有利于他们获得需要的帮助,或是在一些情况下得到相对更公平的对待。
获得帮助的方面,例子有泰坦尼克遇难时先安排老弱妇孺得救、养老院临终关怀等等。
在公平的方面,例子则有:男女生理上固有的差异导致长跑测试距离要求的不同。
当然,所有女性、老人……或其他我们眼中的弱势群体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处于绝对弱势:2000米跑10分16秒就能结束的女同学肯定比2400米跑20分钟的男同学在这方面更强劲一些,而那些非得在大马路上碰瓷的老人,咱也不能非说人家弱势。
——就是说,偏见的具体内容未必站得住脚,但有偏见不是坏事,意识到差异而心存偏见,减少了设立标准时的不公平。
(3)对决策具有“便利性”
人人都无法避免的认知偏误当中有认知偏见这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被称作“捷思”。具体解释起来呢,就是说我们的偏见能令我们在做选择时更快。
我的偏见自有其价值衡量标准,A是好的,B是坏的,以之为据,做选择自然很快。
比方说,我去剪头发,我认为A师傅就是最好的——即便可能新来了权威理发师我也还看好A,尽管我失去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机会,但好处有:做选择很快;也杜绝了新师傅因为不熟悉而剪我一头鸡窝的风险。
从这一层来看,偏见也算是应对选择障碍症的一剂良方了。
(4)有利于经济活动和企业发展
这部分就要提到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了。
米粉对小米的狂热成就了雷军的小米。
如果每一次买手机,用户都要不带偏见的重新比对每一个品牌的新款,那么某一品牌的品牌优势就很难建立起来,企业要做大困难会更多。
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上一次表现好≠下一次表现好,广告做的好≠产品好。然而,品牌的营销策略和过去的用户体验——这些过往的个人经历给用户造成的偏见,最终导致的消费倾向,是使企业和广告公司能够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
(5)偏见保护了“差异化”、“个性化”
理性告诉我们,要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然而,是什么,导致了在未来可能与B事物无限趋同的A事物的独特性呢?
偏见啊。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吧。种族之间的通婚、环境驯化……可能导致某个民族的人和另一个民族的人在生活习性等等方面并无区别,但大家还是会开地图炮来划分界限做出区分。
……你所引以为傲的个性化未必基于真实差异,而是别人的偏见认为你和路边的妖艳贱货不一样。【摊手】
总结
综上,偏见的保护性、对减少不公平的有利性、对决策的“便利性”、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助益、对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积极作用,让我认为它不是坏事。
活动贴:
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