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生命一样,原创组织的成长必然经历在跌撞蹒跚的试错中汲取经验,不断修正的历程。《行动中的愿景》把这个历程中组织需要面对的疾病和挑战做了归纳,对于创始者或发起人团队颇多助益。
第一、一把"银钥匙"。通常我们会羡慕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但是若对出生过于依赖,或对拥有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财政无章,早夭的可能性巨大。如中国式众筹的理念:"大钱办小事",用10倍的金钱做一件事,但不是说可以随便浪费,挥霍无度,后面隐藏一条更重要的规则:算账的能力。通过财务测算与把控,让投入的真金白银满足项目成本需求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过度宣传。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改变世界的念想,有成大业的雄心,但梦想蓝图的实现在行而不在思也不在说。乐视生态的今天不在于贾跃亭生态梦想的吹嘘,而在于脚踏实地的搬砖筑墙。从这个角度看众筹,需要的是去伪存真的实操验证。
第三、原创创意提出者缺位。这是一种依赖,期待通过他人的实践来成就自己的理想。如果原创者不能与项目同甘苦,不能共命运,那么就仅仅是个梦而已。在中国式众筹的构筑中,杨众筹反复强调:看发起人是不是玩真的。标准很简单:发起人发动自己的十个朋友参与项目。
第四、负面保护伞。因对外在其他形式的组织太过厌倦而创立的新组织往往难以持久。这是心向外缘的表现。没有一种组织模式是完美的,当我们过于在意逃避,注意力在消极一面,消极往往会不断重复。秉持一份美好的期待,乐观积极的参与才能够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好的项目绝不会做众筹,但众筹一定是为事物更美好,从善出发,方能感得天下。
第五、常规惯例的力量。组织的成长通过在不断创新中挑战自己来实现。过于守旧或一成不变的追随只会让组织沦入平庸。在前进中不断总结、反思、更新会帮助组织打破常规惯例的力量。在众筹中集众人之智的发酵与碰撞融合会有益于项目脱离保守的范畴。但亦需制度的力量来约束,如监事会的设立与作用。
第六、过速增长。事物发展都有客观逻辑的规律,成长需要资源的综合匹配。伴随业务和市场增长需要内部供应链的合理架构和流程匹配。更重要的是随时检视是否因为追求增长的逐利心态遮掩了当初的发心。众筹初期要慢,筹后要快,但慢有慢的章法,快有快的秩序,平衡之道在于发起人团队的驾驭和掌控。欲速则不达是古之至理。
初创组织是生命历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在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中摸爬,三心是根本:初心、愿心和耐心。怀最美好的理想出发,坚定成功的信念,保持强有力的稳定步伐,希望就在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