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没事,看了简书上一些关于书法练习的笔法、结构等的论述,我也想谈谈我写钢笔字的三个小体会,实用不实用,姑且看之:
一、良帖。
去岁暮春我在莱州东莱国学私塾研讨会上,看到孩子们在临摹一本叫《历代名家小楷精品集》,随手翻了翻,发现很全面、系统且印刷精良,建议大家入手一本,淘宝或图书批发市场都有卖,大约三十几块,就此可以开始临摹。两种方法:摹和临。初学者、小孩子或者结构掌握不好的人可以先从摹帖开始,象我这样还算有点书法基础的也可直接临帖,临帖又分三个阶段,先是一笔一划地临,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最后整篇临。务求和原帖一模一样。平时也要注意多“读”帖,做到对字形、笔画了然于胸中,在临帖的过程中加强对字形的消化和记忆,也就是尽量做到动脑子去“背”帖。
关于具体临何人的帖,我的建议是一定上溯魏晋、楷书之祖是钟繇,后面是二王。在笔法还不精熟的时候,先不要临明清以后的帖。
二、以钢笔临摹毛笔小楷。
对于书店里卖的诸如司马彦之类的习字帖,不是说不好,小学生练练尚可,我担心的是练久了容易形成“自由体”,没有古帖的熏陶,古法、古意的磨练,上来就入手现代人的字,极易找不着根,为什么不建议成人学这些字呢,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其实我上学的时候学校开了硬笔书法这门课,八十年代市面上流行最多的就是庞中华硬笔字帖,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庞体的练习,练了有大约两年的样子,基本上字势就定住了,一上手写就是庞中华。后来随着我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觉得庞中华的字难看,但是字一旦上手,再脱离就变得相当不容易,以至于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寻找脱离庞中华藩篱的法子。
后来上了书画函大和自学考试,认识了一些老师和同学,眼界开阔许多,终于知道原来小楷字帖还可以用钢笔来临,这才茅塞顿开,可惜即使知道此法,面临着结婚、生子以及工作上的日益繁忙,又终于丢弃经年。
前阵子翻找旧书,不经意间翻到父亲以前留下的两本王羲之《黄庭经》,印本清晰,帖子又薄又轻,非常好用,顿时如获至宝,赶紧找了支儿子用的小学生钢笔,以及小学生方格本,认真地习练起来。又送给妹妹一本,不知道她练了没有。
三、选支涩的钢笔。
写硬笔的都知道,太过光滑易写的钢笔,是不适合写硬笔作品的,就是习字过程中也觉得不舒服,为什么呢?硬笔表现手法虽然没有毛笔那样笔锋柔软、笔法丰富、千变万化,但也是讲一定规矩的,毛笔行笔过程中的那种“涩”感、力度感同样适用于钢笔字,一支钢笔若出水滑溜,写字毫不费劲,用来速记是很合适的,至于临摹字帖,这种钢笔就不适用了。
我觉得我早些年用的那些粗头拙脑的“英雄”牌钢笔就很好用,笔杆粗壮结实,写出字来很着力,现在出售的学生用笔,“白雪”牌的吧,感觉很难用,某天在麦德龙文具区看到一支“made in Germany”的笔,看上去不错,买回来一写,还不如国产的呢。
姐姐有天和我闲聊说起她在德国旅行时的见闻,无意间说起钢笔,什么几百年历史的钢笔还不算贵,我正心头一乐,以为她买了送我,原来是我想多了,人家压根就没买,她的关注力一般在珠宝、手表上面了,不过这心里挠秧得慌,有一支顺手的钢笔还是很重要的。
四、方法。无论怎么说方法的问题,不践行,是无论如何也不管用的,象简书上某位作者说的,早晨五点起床的感觉,写得够细的了吧,可是都是别人在如何如何,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不仅是只看到别人的精彩,而是从看到此文的你开始,“to do”直接去做,万事开头难,开了头,经过“21天养成好习惯”,慢慢地写字成为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成为你劳作一天饭后休息的调节,成为你生命中的一抹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