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好友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对这本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的强烈推荐时,我十分好奇。因为她把这本书排在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的推荐度前面。而当我拿到书,看到武志红说,他们共同的读者更喜欢李雪的书时,更是加深了我立马阅读的心。从序言开始,本书像个河流里又急又大的漩涡,吸引着我,去河下探个究竟。
我在想,为什么作者会把《当我遇见一个人》作为本书的标题呢?本书从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关系(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内在(会痛的不是爱)、外在(你配得起更好的)五个方面来阐述了母婴关的作用方式。特别是母亲对婴儿的关系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是多么扯淡或者神奇啊?很多人会认为?才出生的婴儿或者几个月的孩子他们能有什么意识,他们什么都不懂?但是当你读了这本书,你发现原来孩子现在的问题、我们自身的问题,就只是回归到一个:我们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我们自己在幼小的时候有没有被当成一个“人”对待?这个“人”不是“小人儿”的无知,而是被当做一个生命,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的人?而有没有这样被对待,将收获不同的人生。而是否能得到作为“人”的待遇,是一种幸运。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能再重新回到过往去复盘我们的幼小,但是,我们又是幸运的,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母婴关系,发现我们自己内在小孩,用现在成熟的自己,有能力的自己去帮助内在小孩填满未被满足的空洞,重新生长一次,同孩子一起。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中国的90%的人都处在6个月前孩子的年龄。听起来也很搞笑,但是,我们这些状态下的孩子都具有:共生、全能自恋、偏执的特点。具体的反应是:很难独处,非要抱团,对自己独立意识的拒绝,要以自己为中心,就是表现得没有攻击性也是一种压抑,非黑及白,无法承认事物的多面性。而这些的源头,都是在小时候,没有被无条件接纳,没有被母亲包容。就可以影响到我们现在这么久,这么多年。
在本书中,我对“你配得起更好”很有感触。真正的富养,是内在丰盛流动。不知几何起,我发现高大上的商场,连在柜台上驻足打望咨询的都不敢。想去旅行,想获得某项技能,出去和朋友聚餐游玩,又在计算花多少钱。满满的匮乏感。结果就慢慢变成个无趣无聊的人,把自己生存在世上当成了一种罪恶。会觉得美好的东西都与我无缘,我不值得拥有。因为存在必然消耗。为什么就不能把消耗当成享受呢?回顾幼小,在我小时候,我妈就教育我要节约,不浪费。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小朋友能去得公园,我需要哭闹好几天才能去,去的时候还会说,是因为我表现好才去的。还在笑我的哭闹。现在想起来,大量的这些事情堆积起来就造就成现在的我。书上说,孩子没有被痛快的去满足,而是强调来之不易,孩子得到的仍然是匮乏感和愧疚感,将来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如果父母持续不断地自认为正确的理由给孩子传递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会变得和父母一样,被束缚在所谓正确的人生道理中,活得沉重压抑。那现在还有匮乏感的我该怎么办呢?细度本书后,我总结到,一是要划清界限,父母的意愿,他对世界的理解是他们的,我不需要品尝他们咀嚼后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我,值得用自己的品味和喜好去拥有自己喜好的东西。二是,面对自己喜好的东西,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自己拥有就行,让自己体验理直气壮的拥有美好事物的美丽心情。至于钱,再挣就行。在本书中,作者李雪说,给孩子丰盛的人生,下面几条就够了:听见孩子的欲求、及时回应、诚实回应、无条件给予。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能让我的女儿收获到满满的安全感和丰盛感,而这些都需要从我做起,让我豁达一点,让我对金钱观不那么匮乏,让我心安理得去享受劳动的果实。
看完这本书后,仍然觉得处在漩涡之中,好像对自己更了解些了,明明是对母婴关系的阐述,但我真切的看到了我自己的幼小,多么希望给那时的自己一个温暖善意的拥抱。我知道,我的父母是爱我的,如同全天下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但是,我希望我能得到的,我女儿得到的,这种爱,不是父母的为我们好,而是让我们觉得好。这本书还需要仔细的慢慢的阅读,慢慢的思考。强烈推荐父母、心理爱好者、积极修复和原生家庭的关系的人阅读。来吧,翻开这本书,为你的难以描述的个性找出源头,接纳自己,接纳孩子,会有崭新的自己。真正的勇士,是直面痛苦,向内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