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年都要过,年年有人论。大家都会针对“年味”这个词发表各自的意见,不少人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了,这里暂且不给年味到底是淡了还是浓了轻易下结论。今天大年初二,笔者也来谈谈年味。
脑海里依然保存着童年对于年味的记忆。那时候,对年味的认知无非就是可以吃很多平时吃不着的美食,穿上新衣服去拜年,拿着攒下的零花钱去村里的小卖部买鞭炮。总之,童年时期对于过年的期盼是单纯又美好的。
对于小孩来说,年从放寒假第一天就开始了,盼着打糍粑、杀年猪等极具乡村年味的活动赶快到来。春节临近,约几个小伙伴,点上香、兜里装着一把拆散的鞭炮,找到空旷地或者直接去田间,噼啪声传遍村子倒也玩的不亦乐乎。除夕当天,有烟花的放烟花,没烟花的看别人家的烟花。吃完年夜饭,嘴甜的在长辈面前说些吉利话,想着多要点压岁钱;嘴不够甜的自然也不会少拿红包。
岁月如梭,当年的童年、少年转眼间成了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成年人。心境的改变,对于年味的认知提升或者丰富了许多,这个时候的年味不再如童年的那般单纯。人们从工作地回家团圆,上演世界罕见的“阶段性人口大迁徙”,此时的年味赋予的意义可能包含了团聚、责任、传统等等字眼。我们知道,春运期间的交通依然没有平时方便,大部分人还是会想尽办法,回家过年。
笔者也认为这些年年味越来越淡了,这种观点既来自于与童年时期的不同心境,也来自于社会价值观带给个体的影响。物质方面,生活成本持续高涨,获取满意的物质生活必须要努力拼搏;精神方面,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越来越深入人心,让人与人之间扯上联系的较大比例是利益,一线城市尤其明显。
那么,如何才能让年过得有年味呢?笔者认为,既容易也不容易。容易是指:抛开利益,扯下面具,与亲朋好友真诚沟通、分享心得;不容易是指:从复杂到单纯恐怕并不容易做到。最后,希望人人都能保持一颗童心,传承传统,变得更有人情味,年味将越过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