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啃《爱的艺术》这本书,反反复复,勾勾划划,仿佛整本书都是金句,都是重点。但真正融会贯通呢,还远着呢。
第一次看《爱的艺术》,应该是颠覆性的感觉,那种认知被颠覆的感觉。弗洛姆开篇就说,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我就是多数人中的一个,看到这段的感觉就是当头棒喝。当代文化概貌会影响爱的意识?难道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的,第一次看,是无数个问号和惊叹号此起彼伏在脑海升腾的状态。
第二次看,能看到一点内容了。看到爱是一门艺术,爱是创造性活动。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爱是给予,不是接受。爱的四个基本因素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由此也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不成熟。做事情等着靠着,对爱也是等着靠着,等不着靠不到的时候还去埋怨别人。
第三次看,是看到了爱的实践,尤其是看到了《艾里希˙弗洛姆生命中的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弗洛姆的婚姻,而其中的几段关系还与摆脱母爱相关。再次读母爱的段落,有不一样的感受。而自己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需要慎重。也许知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知总比不知要强。
后来看老师的《爱的艺术》的解读视频,只记住了两句话,“万事曲成”和“爱是习得的”。习有学习的意思,也有练习的意思。爱是一门艺术,是艺术的实践要求有规范,要专心,还有耐心,最后还要予以最大关注。妈妈哲学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