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用“心灵历程”这个名字作为日志的名称,有两个原因:一是突然想起中学老师提出的这个词,是他让我们写这个东西,现在算是补上当年的作业了吧。第二个原因大概是身体走到了这里脑子也要跟得上吧。
来北京第五天(4月5号晚上的火车,4月6号早晨到北京站),上班第四天(8号开始),一直以来想记录些东西的冲动因为到了这里神经也变得更加敏感起来。我怀念另几个地方的人,值班的时候也确实想的都是他们的事,但我更珍惜在这里能感受到的所有。
这几天脑子里不断回想电影《黄金时代》的场景,萧红和萧军当面被别人评价他们俩的文学成就。大抵说是萧军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有今天,而萧红则是随意挥洒,只不过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而已,萧红是文学天才。听完这话,镜头中的他俩一个默不作声似笑非笑,一个表情尴尬打圆场道:“没有我,她也没有今天。”意思是他成全了她。
这个场景对我的印象极其深刻,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其实很简单,就是被“感受”两个字打中了。我经常在想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但在没有弄清楚之前,我们就是在为感受而活。想写些东西靠文字为生,当然诚如崔君所说那太难了,又或者在如今这个社会拼命赚钱成为千万、亿万富翁也罢。这些不都是在追寻自己的感受吗?
在我看来感受这东西就像昨晚梦见的老鼠一样,本来梦就是灰色的,老鼠又在这灰色的梦中东躲西藏,生怕叫人看见。这个小东西精得很,所以得时时刻刻留意才不会丢失它。不光是想成为作家才得时时留意、处处留心,做其他职业也得细心留意自己的感受,当然以我的理解作家对感受二字的要求更高些。正应了经常听到的那句话:“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崇尚金钱的社会,绝大部分人的触觉和感受都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他们的神经早已在满足自己各种欲望的过程中麻木不仁甚至根本已经消失殆尽。因此作家要以身作则,通过不断的感受逐渐丰富自己的感受,更重大的责任则是要唤起他人的感受,使他们被蒙蔽的双眼变得明亮。追求这个相对真理的路还很漫长,这一点我很清楚。
另一个是关于两性的,这个话题不知道被前人说过多少遍,道过多少次,但我只想写我自己的感受。人这种感情动物总是不断地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是一句矛盾的话,却又是一句真理。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就陷在这句话里痛苦不堪。明明是很有感觉的,见到她会觉得欣喜,跟他聊天仿佛会感到无穷的快乐。这大概就是恋爱的感觉吧。但是脑子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我要忍住,追女孩子不能这样一直扛着炸药包往前冲,要掌握交往的技巧,若即若离,忽远忽近,人家才会主动找到你,才会一直想着你,这样你才能占据优势,完败对手啊。到最后自己快要被折磨疯掉了,索性发一封邮件告诉人家我们不合适以后也别再联系了。删掉QQ、人人、微信、微博,再见。事实是这样吗?是你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这样做既伤害了别人又让自己不好过。过不了自己的那道坎,又怎么能够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