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木三去二刷了《无问西东》,
先是路上和MOP大佬讲了下带孩子,之后约在薇薇新娘见,回去看了看安一。央求门卫放我们进去看看,拍了几张雪景之后去吃了油炸。之后去二刷无问西东,只字未提找她出来原因,末了又去肯德基掏纸笔坐了一会,买了一斤栗子,回来挤了很久的7路公交,又弄断了一把伞。
《无问西东》二刷,最爱的,印象最深的还是西南联大。从泰戈尔去世,沈光耀撞机,到沈母的眼泪,最后“三代五将”的牌匾,情节连续而泪点递进,二刷仍然会让人眼泪落下来。
没有想象中好,跟木三讨论讲结尾有点莫名其妙,初始是不理解为什么要珍惜自我的可贵,而无问西东的。后来想不能想多,这种电影难以叫座又叫好,群众基础之上,敢于用如此题材与叙事方法已经很是精巧了,又何必苛求圆通呢?从最简单角度来说,其实也是很简单的要求——“做好人,好好做人。”
可能它带了一点帘后看景的气质。书籍,声音,种种属于一维二维。感官被局限于一种,想象力得以丰富,便不是过于强调连贯性与圆融,帘后嗅得一点腊梅香气,眼前就能呈现不一样的,红黄白的,一簇簇风景。而这样的帘子但凡被掀开了,便只看到的光秃秃一片园内景致,少了灵气和想象力叠加的通透。它是适合书籍的,纸张之上,你看到西南联大校园内静坐听雨的风景,铁皮上雨点砸落,窗外一二三四跑过体育课的学生.......画面越丰富,视觉上却越给人单薄的感觉。
列举了种种要做的事情,迷茫不解的事说了,又避开了事情的诱因。避开不提心理也能好受很多,也许还是要多跟人聊聊,会开心一点,想开一点。
列了一点计划,好好去做。
晚上坐公交走夜路回家,到车站发现伞断了。隐约着能想起来,上高中也是雨天,某个穿的像个球套着校服的周一,背着很重的书包摇摇晃晃走夜路上楼。那时候心里放松,却还是怕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长出了一点不怕走夜路的胆量。如果今晚的自己碰到那个时候的自己,应该有很多想说的话.......
还是走了很远,庸庸碌碌也好,满路瞎走也罢了,做这个时候该做的事,不焦虑地,心平气和地好好做人,做个好人。与人交谈总能学到一些新东西。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