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来了,还不给点阳光?
一路薄阴天气。到了目的地不久,太阳出来了。
阳光下,龙潭里村温润如玉。
停车桥头,驻足下望,流水闲亭,绿意掩映,一条古朴的石道往山上延伸,第一印象就觉出几分不俗。
村庄像一幅立体的画卷。自半山腰而下,一路流水欢歌。建筑依溪相伴,然后横向拓展,随山势变化,高低错落,因地制宜。屋宇交错间,偶有清池凉亭镶嵌,时以城堡般的通道相连。设计斟酌尽在有趣,匠心着意不使单一。且看水车无休止地烂漫滚转,闲鸭似乎不停歇地戏逐畅快。
龙潭里多的是古厝。古厝是龙潭里的一张名片。众多高广大气的古厝相连,遥想当年龙潭里的先人应该是相当富裕的存在。
随意指一方古厝,说说都是两三百年的历史。发展的子孙们四散而去,土木结构的老房子经风历雨难保不朽。幸运的是,古厝即将烂椽破败的时候迎来了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们。他们是一群艺术家,有追求书法的,有爱好写作的,有钟情丹青的,他们把奇思妙想和对古村落的热爱融入装修设计之中。老房子在他们的手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步入的第一家,经巧手刚整饬过的宅子古朴、大气,清新整洁。中堂支柱高达十米,柱础雕琢很是不俗。有钱人啊,想必当年是个聪明富翁的杰作!
这幢房子采光极好,连耳房也都在宜人的明光里舒舒服服地浸泡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耳房的窗户,高过别人家的屋宇,这一刻对着蓝绿莹净的天空,框出一幅绝美的画面,空中飘过一片白白亮亮的云。
一幢幢古厝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有的当了画室,有的成了培养写作人才的摇篮,有的索性就是舒舒服服的休闲吧。艺术画,书籍,绿植,古味的木制家具,养眼的石子,诸如此类的物件在光影斑驳的乡村小巷中构建出一个一个合乎主人心意的“艺术王国”。
一个来自辽宁的阿姨说,以后就在这里养老了。她的新家就在溪的边上。哗哗流水音律优美,温暖的阳光熨贴舒适。他的儿子慢吞吞悠哉悠哉地享受着这一切,将刚和好的黄泥抹到山墙的裂缝里面。
这些新的房主有来自湖南的、辽宁的、香港的、台湾的——今天没碰到,据说还有漂洋过海来自新西兰的。他们因了一个叫林正禄的画家引荐纷纷爱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来此化腐朽为神奇!他们还兼营“民宿”,欢迎游山玩水的人们暂憩小住。
桥本身就是村中街道的一部分,像条银带束在村腰上。桥上行人,桥下流水。
沿桥边小道下行二三十步,就到了林正禄的画作展厅。它也是一幢大得不行的老房子精心改造出来的。一楼墙上挂的都是画,印象派的居多,完全看不懂。看不懂当中有一幅感觉特别美。象欣赏书法中的草书,一个字没看出来,但看出了其中的洒脱,奔放,狂娟恣肆,行云流水。完成了精神领域的碰撞冲击,高山仰止,高山仰止!
有些画作却拙如小学生的作品,禁不住心里嘀咕:好在哪里?甚至情不自禁怀疑起画家的水平。结果环绕一圈转回头在门口右侧的壁上发现两幅看得懂的画作。其中一幅画着一只白鹭,阳光下站在一根粗大的树枝上。毛色准确得跟真的一样,绒毛在阳光下纤毫毕现,光影逼真得让人怀疑是三千万像素的相机拍摄的。我用手摸了一下画面,心中无限感慨。
二楼的墙上挂的也全是画。这是画作的世界,艺术的天堂,凭君任意欣赏。没一个人来打扰您。我能感受的就是他们无声的慷慨。四周安安静静,环绕的是最干净的艺术的氛围。
出了画作展厅,再往下有一间由旧房改造的休闲吧。取名“初见”,很是撩情。
“初见”的内饰舒适清雅,十足新潮气息。吧台对面靠墙跟搭了台,可以打架子鼓,可以嗨歌。同行的一个朋友,音色雄浑,有如胸中自带音箱。宽广的音域自然适合唱出各种风格的歌曲,古典的、流行的,奔放的,闲情的。激昂的可以,蓝调应该也不错。音域窄小的我只有羡慕的份,唱过两首之后就再想不起可以完整哼哼的歌了。那就和拍吧,鼓掌吧,喝彩!为他人鼓掌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开心的日子易过,温馨的休闲午后令人难忘。
那时温暖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窗玻璃,望得漫天的云朵,听得流溪里的水声,吧里的空间只属于我们五个。闲情像松子一样应时脱落,愉悦用明净的阳光悄然编织。
龙潭里本身是一件艺术品。如今初具规模的龙潭里已然是艺人们的集散地,它的将来一定更会是艺术家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