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怎样做好HR-新版人力资源法律实务操作指引》

一开始我也认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只有《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两部;

但是想要深入学习一下的时候才发现:涉及到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等是真的密密麻麻,看的头晕,网上的资料更是东拼西凑,时效错乱。

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静下心来,读上本书,可能收获会更多一点。

本来书籍的出版就赶不上社会的变革速度,所以我也知道,想要靠读书掌握最前沿的人力资源法律实务,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能找到这本更新到最新司法解释的手册,已经算是我难得的幸运了,虽然案例有些许的滞后,但是对于仅凭”爱好“的我来说,旧瓶装新酒应该算是足够了。

先说说本书内容:案例、法条、评析,实务操作、各类模板应有尽有,细细读来确实收获颇丰。

再来说说本书立意:作者开篇即提到,写书就有立场,在任何法律关系里面,作为代理人你不站在这一边,就站在那一边。

这本书坦然的把自己放在企业的位置上去思考,本身就比大多数,空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专业人士强的太多了。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吧:

前面提到,本书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编写的,所以它再次强调了“入职、在职、离职”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

说到底我倒是觉得,本书在HR的日常管理中,提到的最多的点,更像营销学的核心三点“准备、准备还是准备”,我想天下至理可能都是相通的吧。

绕回本书,用作者的话来说,三个准备其实标的还是有所差异的,简单来说就是“记录、资料还有证据”。

我们在这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看看每个公司人力办公室,厚厚的一扇又一扇大铁皮柜子,想想确实也是不容易,工作量之巨大、内容之繁琐可见一斑。

说完了不易,我们来说说这些工作以及准备的价值吧。

看完本书,我觉得所有劳动争议的解决都是来自于双方“势”的对抗。

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其实规定的是相当细致的,留给企业的操作空间也并不多。

比起欧美的自由聘用主义,我国的相关法律从本质上来说,就成为了劳动者天然携带的“势”。

那么企业能利用的“势”在哪里呢,可能只剩用于准备的这三点了,说到小处有培训的会议记录、说到大处有企业规章制度等资料、说到繁杂有员工请休假的证据等等等等。

所以企业的人力工作者更多的时候要做的到“势如山岳”不放过细小的瑕疵,还要能做的到“因势利导”不错过一丝缝隙。

这当然不是读几本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和法律工作一样,我们都离不开岁月的打磨以及长期的经验沉淀。

当然了,劳动关系中也不光有对抗与争议,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修正,最主要的目地也是为了保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和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而不是为了单纯保护某个个体或是某类主体。

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经济效益共同提高才是我们中国特色法治社会劳动关系追求的本质。

就说这么多吧,以上是我从书中的收获,如果你也想得到些什么,自取便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