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决心一天只看一次微信,以帮助自己静心向内走,面对自己的空虚,无论多少外在都无法填满的空虚,外求不得,此路不通,只能内求了。
周末与朋友们相约外出住民宿,要联系,还是用了微信联系:
相互交流:农家乐晚餐约时间,点菜,出发时间,带什么食材装备,
不必要的交流:提醒带什么东西衣物,民宿地址早餐信息,拍的照片视频,微信群里的闲聊,感慨,许多都是对他人的依赖,空虚的产物。断舍离掉不必要的,才能腾出空间给重要的东西。
在风景如画的环境里,如果能像孩子一样身心一处地处在当下那感受里,那么我会感到深深的喜悦和平静。但是当我要拍照发到群里,我要策划如何让大家更开心,带齐备了所有的一切装备,一切完美就绪,发表一番“风景好美”的感慨.......当我在未来在计划在追求完美在评论时,我已经脱离当下,我已经远离了那份深深的美好。多么可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为微信群这个即时聊天工具太即时的交流,大家一时兴起要带很多装备食材,后来看采购的食材很多怕晚餐吃不下了浪费,就把晚餐改成午餐,后又取消,计划赶不上变化。即时也代表了变动。大家在微信群里的交流很随意,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以也缺乏负责任,遵守契约的意识。如果自己正式付了订金了,就不会轻易变动,因为有成本。所以在网络平台上的预定,因为有完整的条约约束,所以各方都会慎重选择和承担责任。
2009年我看过一本书《the power of less》少即是多,15年过去了,其中的内容依然使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即时聊天工具会打断一个人的注意力,而且沟通碎片化不全面低效,相比之下,邮件的信息更全面完整严谨正式,一个人在发出一封邮件时会深思熟虑,但是即时聊天工具就不一样了,它像闲聊一样随意有时候自己发出去的信息自己都没有考虑清楚,又要重新再议,变化太多。
即时聊天工具看起来非常及时快速回复,实际也造成一个人对他人和外界强烈的依赖,自己的独立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退化而不自知。
网络给人巨大的便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手机支付,不用带现金,更安全。去年冬天,两位西班牙客户来访,我们带他们去逛古镇时他们想买一些纪念品,问我们哪里有银行可以兑换现金,我当时目瞪口呆,已被手机支付方式洗脑的我已经忘记这个世界还有现金这个东西,客户年纪50岁左右,他说他们国家很多人依然用现金。从来口中得知原来中国已经成为线上支付人数最多 比率最大的国家,美其名曰:数字化,高科技,新潮。
是啊,这些年我们去山里徒步回城时经过一些农村,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也不得不准备一个支付宝或微信收款码,否则他们的菜卖不掉,因为我们年轻人已经不用现金很多年了。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人在享受网络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已察觉自己已经模糊了过往的生活方式,习惯了用数字来衡量一切,习惯了用网络来呼吸,所以到了没有信号的地方就会像没了空气一样慌张窒息。基于对网络的依赖,一旦没有网络,那么它所带来的一切便利都瞬间归零。
路痴可以跟着导航到任何被地图覆盖过的区域,就算方向感好的人也会随着惰性而渐渐不再调动自己身体的方向感。
一个人对一片风景的感知,对一处空气的呼吸,对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认知.........一个人的感官直觉也渐渐地因为有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而渐渐地不再被调动启用,渐渐退化,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依赖网络,终究也会被利益驱使的大数据导向到狭隘的视角。原本一个人靠自己的知觉,生而为人的感觉和智慧,跟随内心的指引,或许可以无限探索,抵达无限宽广的领域,但是因为逐渐被网络这个舒适的保姆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已失去跳离狭隘领域的能力,失去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和勇气。
有人会说,网络里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网络里的资源足以任人遨游,但是,你真的确定除了目前已被收罗在网络里的这个世界,就没有别的世界了吗?
非必须不用。没再刷别人朋友圈,没再自己发圈,没再在各群发信息徒增相互纠缠浪费时间。
昨晚看微信看到酒店接待员的留言,给别人及时回应的同时,大量多次频繁来回的低效交流给自己造成了烦躁的情绪,影响自己的能量。重要紧急的事,会打电话,不是重要紧急的事一天后再回复或者不回复也不会有什么后果,即使有后果也可以承担。
今天凌晨三点多,烦躁,好奇打开微信看日行一善群里大家的日记,和值日书友的回应,渴望与他人的连接,渴望被他人看见,渴望外界的认可。
看灿娟写的文章,蛮感触,“一个不被定义的人”,君子不器。
微信给我提供便利,然后在我不知不觉中割我的韭菜,比如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微信群里聊天,分享信息,粗浅的交流,都是在给微信贡献流量贡献经济价值。
如果微信为我所用,而我有意识只做必须的交流,不做非必须的交流,把它当作工具而不无意识地沦为奴隶,进退自如,那么心会更静一些,离自己内在会更近一步。
幸福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外在事物的依赖。
当我跟自己在一起时,我完全靠自己,断网,拒绝一切干扰。
留意我打开微信的动机:
看看别人是否找我有事,万一没有及时回复,人家会不喜欢我----求认可,害怕被抛弃,怕下次求人做事人家不答应。如果我的对他人好是基于恐惧而非爱,那么后果便好不了。如果是基于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生命的珍惜,那么就不用讨好别人,首先要活出对自己的爱。
好奇别人做了什么事-------空虚,求连接
看别人对自己的点赞------ 空虚,求连接,价值感
想闲聊 感慨 表达 被看见-------空虚,求连接
买菜物流信息------- 不去商店买东西 ,功利心 贪图便宜和便利,偷懒,以为省时间省钱,但是多了很多物流信息上的时间 心力的消耗,收到的货物跟期待不一致的品质上的损失,损失了跟现实中人, 物,空间的接触 连接。
想要获取学习资源-----功利心 贪
想要感激鼓励讨好他人-----空虚,求连接
想要看到别人跟自己一样的感受-----空虚,求连接,归属感
2024/3/22
傍晚在河边正念呼吸行走,跟着音乐跳鸭子操,很享受春日好天气,江水绿如蓝,一幅活生生的画。出点汗,对自己的身体更有知觉,知道自己想要轻快一点,有意识没有依着本能去喝桌上的奶茶。体会到了身体的感受,便不会被六耳猕猴带走,用一切来填充空虚。
有事就给先生打电话,比较直接,省了多次看微信等答复的时间,彼此通话也亲切。语气里多一些温柔理解谅解轻松感谢,少一些要求责备沉默。
把漂亮可爱的小笔记本用作我的小诗集,写诗可以使我更加当下与身边的一切连接,感受到微风,闻到花香,看见孩子的温柔.......从春分起,一年有个好开头。
“不用微信,我的生产力解放了很多。总有人说,方老师,你这个岁数怎么还这么高产,因为我写东西写得比较多。我一般笑笑说,因为我不用手机啊。用手机真的是一个很碎片的行为,会把你的时间切割成一块一块的,没过多久就拿起手机看,忍不住的,但我们写作其实又需要思路很连贯的,一个消息进来了,思路可能是会被打断的,我不喜欢那种不专注的感觉。”
这段文字很触动我,想起我春节那些天在乡下,手机信号很弱,干脆没怎么看,那些天活在现实中,感觉很充实很踏实。
为了这份充实,我决定以后限制一下自己看微信的次数,每天看一次。
因为不看微信,似乎也不用手机了,我把手机放在背包里,便也无牵无挂了,才沉下心来看许久没翻的《大学原本微言》,感觉蛮喜悦。
准备接娃时还是看了下手机看看有没有事情,一个家长朋友的留言,一个询问伤口如何处理的朋友,没有什么别的紧急重要的事,可见我确实可以减少打开微信的次数,不至于把我的心一次又一次从沉浸中钓浮起来,很是浮躁空虚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