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爷爷奶奶当了一辈子的工人,自然也将家安在了老厂宿舍区的职工宿舍楼里。
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几经搬迁,从平房到楼房,再从2层小高楼到5层高楼,最终在退休后搬到了厂区车站路口转角的那栋4层高的楼房里。
这栋房子有些年头了,红砖黑瓦,背靠大山,沿着山坡而修。据说,是爷爷奶奶刚随厂搬迁来时修建的。
别看只有4楼,却相当于其它楼房五层楼的高度。更何况那时我还很小,这房子在我眼里就变得如同巨人般,更加高大起来。
一楼是四间门市,每间门市的空间很高、很大,像大仓库一般。
门市开设有麻将铺、小卖店、粮油店等,即方便了大家,又为下班的工人提供了娱乐的地点。
楼房的两边各有楼梯,从一楼往上延伸。一边直上,另一边如蛇一般绕了几个圈。
直上的那边,水泥浇筑而成,楼梯很陡,尤其是最下面的几阶,腿稍微短一点的孩子,都得另转向商店前的那几级阶梯下楼。
而像蛇一样折上的楼梯,全由大青条石沿着山坡砌成,每级的楼梯就稍微矮一点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走的自然是如蛇绕圈的这边,上下台阶更方便不说,条石缝中还会钻出许多杂草。什么狗尾巴草、官司草、还有一些叶子细长,不知道名字的草这里都能发现。
官司草自然是孩子们的最爱,“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摘下两根,将叶穗挽上一个结套在一起,和朋友一人握着一根,用力往后拉。官司草立刻绷得紧紧的,两人再数着“1、2、3”,同时用力,草茎越绷越紧,最终从其中一边的草脖子处断开。
胜利的人欢呼雀跃,失败的人不甘心地在石缝中再次寻找,然而,再多的官司草也禁不住路过孩子们的采摘,自然是不好找到了。
沿楼梯往上,走到楼梯的尽头,入眼的就是由青石堆填过的山壁。
山壁上长满了青苔,常能看见蜗牛和钉螺在上面蠕动,蚂蚁在其中穿行。雨后,还会有雨水透过山上的土壤从山壁的缝隙中流出。
山壁正对的,是房子的背面,是整栋房子的第二楼,也是宿舍楼的正脸,家家户户都在这边的楼道口进出。
整栋房子都由红砖所砌成,说是红砖,但总觉得橙色居多,并且颜色并不均匀,一些深一点,一些浅一点,用手一摸,那一块块砖墙,并不细腻,却又带着一种特有的古朴。
底楼两两住家户中间,会有一个通往楼上的门洞。
站在阳光下往里看去,黑洞洞的,胆小的孩子走到这里总是很紧张,生怕有大怪兽张开血盆大口躲在其中。
沿着门洞往里走,扶着石制的扶梯上楼,一到二楼,视线就渐渐明亮起来,等到三楼,眼前豁然开朗,入目的,是山顶上野生的风景。春天绿草茵茵,夏天艳阳高照,远处的树叶泛着油光,秋天草地金黄,冬日却在萧条中透着别样风景。
爷爷奶奶的家就在三楼,三楼光线最好,视野中能见的都是一幅幅画。
进入房子转向临街的窗户,看到的风景大不相同。如果说那边描绘自然风光的彩铅画,这边就是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油画。
远处的厂房,近处的球场,楼下通往厂区的小公路上,每到早上八点,穿着深蓝色工装的工人迈着轻快的步子,随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向厂区走去,各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
爷爷总爱趴在窗户边,看着楼下往来的人群。在我眼中看来,也许爷爷看到的不止是人群,而是自己曾经经历的过往吧。
齐帆齐第3期28天写作成长营(21)篇1279字,累计3508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