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运动有很多好处,但是从未像作者说的如此神奇。
作者说运动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激素,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使身体这个内部生态系统充满能量和活力。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长此以往,一些不愿意运动的人则更容易滋生焦虑、抑郁、消沉、低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并且压力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大脑中几十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逐渐使大脑的部分区域萎缩,这表明,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另外,运动真的能使人变聪明。作者说,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遗传父母的基因时,大脑起始水平必然有差异,比如在相同的脑区,有的人神经细胞多,有的人神经细胞少,因此,不同的孩子在语言、图形、音律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天赋差异。但凭借后天的学习和发育,这些生理差异逐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角力都集中在努力程度上。然而脑科学的发现却提示我们运动能够启动“神经新生”,同时由于注意力、意识和运动脑区之间有大量重叠,所以运动也可以直接从物理上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思维能力,等等。作者由此总结,运动不仅能使人身材更好、精神更佳,同时能增强大脑功能,提升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自制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让人创造更大的成就,获取更多资源。运动,正是人生幸福正相关因素的出发点。
但是单纯的运动并不能直接让人变聪明。作者说,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很多人积极投身运动,却并没有体现出正相关的趋势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好在背后原因确实有据可依。
一个不可忽略的信息是:科学研究虽然证实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突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简单地说,新生的神经元就像一棵树,它需要长出树枝和树叶才能存活。
所以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等等,或是一些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诸如舞蹈、钢琴,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如接触新的环境、人物或事物,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换句话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
运动好处多,但是最好的模式是利用好运动之后的时间学习,最最重要的是先养成运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