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战火重燃
兰开斯特王朝历经三代国王,持续了六十二年。绝大多数时间里,英格兰都处于战争状态。先是内乱,之后是同法兰西重启战端,最后是内战。
战争的根源,同王朝的奠基者亨利四世的上台密切相关。不少英格兰人都认定,亨利四世是一个篡位者。
即便理查失政,应当下台,根据英格兰人认定的继承规则,接替他作国王的也不该是亨利四世,而是另有其人。
这是一个名叫爱德蒙·莫蒂默(Edmund Mortimer)的七岁男孩。
从“失地王”约翰以来,英格兰王位在父子之间相传了将近两百年。理查代父继位,直接从爷爷爱德华三世手中接过王位,打破了这一传统,而且他没有子嗣,没有在世的兄弟,甚至没有姐妹,一旦发生意外,谁来接班?
英格兰人不得不为这个问题寻代答案。他们把王室族谱往前翻,回到爱德华三世那一页。爱德华三世有五子四女,都是一母同胞。既然长子“黑太子”一脉已无人可选,就只能从第二个儿子一枝着手。
这第二个儿子叫莱昂纳尔,他比哥哥“黑太子”死得早,只留下了一个女儿菲利帕。爱德蒙·莫蒂默是菲利帕的孙子,算起来,比理查和亨利这对堂兄弟小了两辈。
至于亨利,他的父亲冈特的约翰是爱德华的三世的第三子,继承权排在哥哥莱昂纳尔之后,所以亨利的继承权就排在爱德蒙之后。
这种继承规则有些复杂,也令外人费解。不同于执行萨利克法的法兰西和大部分东方国家,英格兰人承认女性有继承权,莫蒂默家族这个“外姓人”因此可以继承王位。不过,它又男性优先,儿子们按顺序排次,只有没有儿子的时候女儿才享有资格。
这种独特的继承规则和金雀花王朝的历史密切相关。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二世就是依靠母亲莫德的继承权登上王位的。否认女性继承王位的权利,就等于否认整个金雀花王朝的合法性。
背负着“篡位”的原罪上台,亨利四世在十四年的统治里一直都忧惧不安。
他需要努力赢得最大程度的支持。他在加冕典礼上用英语宣誓,是第一个这样作的英格兰国王;他把被理查没收的土地发还给原来的主人,这些人是支持他上台的基本盘;他严厉镇压罗拉德派,甚至处以火刑,以博取教会的欢心。
还有议会,他需要议会给他一个名分,以确定他的登基是合法的。在血统、征服、推选三种选择里,议会宣布亨利是受议会推选上台。但是既然议会有权推选国王,也势必有权废黜国王,为了保住自己和儿孙的王位,亨利被束住了手脚,时时受到议会的牵制
此时的议会是大贵族的天下。包括所谓的“平民院”,与会代表的选举也已经被各地的大贵族们操控,成了大贵族们的帮手。议会不仅限制国王征税,还要求亨利把账目交议会管理,甚至对宫廷的用人、运转都可以发号施令。
尽管亨利为了王位稳固费尽心思,反叛还是发生了。
先是前国王理查的死党。理查被废黜后贬为平民,被关押起来。一群支持理查的贵族们试图绑架亨利,胁迫他同意让理查复位。这些贵族们都是理查的宠信,从理查手里得到爵位和封地,而封地大多数是理查从别的贵族手里没收来的。亨利一上台,就来个拨乱反正,再把土地没收回来,物归原主,引起反叛。
这次叛乱应者寥寥,很快就被平定,大部分反叛者被处以极刑。随后,理查这位前国王也死在了被关押的城堡里,身上无伤,死因不明。
接着是莫蒂默家族。亨利一上台就把七岁的爱德蒙·莫蒂默软禁起来。1400年,一个名叫格兰道尔(Glendower)的威尔士贵族发动武装叛乱,号召恢复威尔士独立。爱德蒙·莫蒂默的叔叔也叫爱德蒙,他奉国王亨利的命令领军平叛,战败被俘,享利四世竟然拒绝为他支付赎金。对亨利而言,莫蒂默家族的人少一个,他的王位就少了一分威胁。
大爱德蒙一怒之下,倒向威尔士叛军一边,誓言要推翻亨利,扶侄子爱德蒙登上王位。
大爱德蒙的姐夫亨利·珀西(Henry Percy)是诺森伯兰伯爵之子。他作战勇猛,行动迅捷,绰号“热(马)刺”(Hot Spur)。珀西家族是北方新贵,在理查二世时代担负起抵御苏格兰人袭扰,拱卫英格兰北疆的重任,也是最早支持亨利四世的大贵族之一。可是亨利四世上台之后,双方就产生了矛盾。
矛盾主要和钱有关。多年来,珀西家族经营边防,依靠的是自家财力和人马。他们要求亨利四世清偿家族为守卫王国支出的费用,亨利称国库空虚,无法全额支付。正巧,珀西家族在一次作战中俘获了一批苏格兰贵族,准备从他们身上大敲一笔赎金,亨利却急于同苏格兰媾和,命令珀西家族无条件放人。珀西家族对亨利失望之极,加入了反叛队伍,同大爱德蒙、格兰道尔商定,推翻亨利,由三家三分英格兰。三方还邀请苏格兰、法兰西派军支援。一时间,英格兰战云密布,亨利的新王朝四面楚歌。
平叛,成为亨利的首要任务。1403年,他率军在威尔士边境击败“热刺”所率叛军,“热刺”战死。1405年,“热刺”的父亲诺森伯兰伯爵在北部联合约克大主教策动叛乱,北部的另外一个大家族内维尔(Neville)家族与珀西家族有积怨,协助亨利四世平定叛乱。诺森伯罗伯爵仓皇逃往苏格兰,约克大主教被捕,处以死刑。
这个内维尔家族从此在英格兰北部独大,在之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成了重要角色。
大爱德蒙和格兰道尔的叛乱直到1409年才得以平息。大爱德蒙战死,格兰道尔不知所踪。平息这场叛乱的功臣是亨利四世的儿子,他也叫亨利,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就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
亨利四世的身体已经垮了。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可能是麻疯病,也可能是梅毒。经年不断的叛乱令他身心憔悴,治国的重任不得不交给儿子亨利。但是父子两人政见不合,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国王将儿子逐出执政团队。
冲突并没有影响小亨利的继承人资格。亨利四世在临终前还为儿子的治国给出忠告:不要让英格兰人在和平中生活太久,这样易于滋生内乱;让他们征战海外,为君主赢得荣耀。莎士比亚将这段话演绎为:“频开外战以牵制他们的心思,或可淡漠他们往日不悦之记忆。”
1413年,亨利四世去世,终年四十六岁。二十六岁的小亨利继位,称亨利五世。亨利五世在位只有九年,却开创了对法兰西的“百年战争”最为辉煌的时代。
亨利五世继承王位非常顺利,甚至潜在的竞争者爱德蒙·莫蒂默都主动向他表示臣服。亨利采取和解政策,恢复了爱德蒙的自由,允许“热刺”的儿子继承诺森伯兰伯爵的爵位,还重新安葬了理查二世的遗体。
围绕兰开斯特家族王位合法性的纷争暂时平息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亨利五世的个人才能。成为国王之前,他就已经多次参加平叛战斗,骁勇善战之名尽人皆知。他曾在一次战斗中面颊中箭,侥幸活了下来,脸上那块伤疤为他赢得更多敬佩。在他身上,英格兰人看到了他的曾祖父爱德华三世的影子,就是那个为英格兰开创海外霸业,赢得无限荣光的“骑士国王”。
亨利五世也以爱德华三世为榜样。他谨记父亲临终前的教诲,一上台就策划再次向法兰西开战,用海外战争的胜利来换取英格兰臣民的景仰。
此时,法兰西已经陷入严重的内乱。查理六世依然在位,精神病发作越来越频繁,国家的实际权力分别落入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和堂弟勃艮第公爵之手。两公爵争权夺利,势同水火。1407年,勃艮第公爵指使手下暗杀了奥尔良公爵。奥尔良公爵的儿子继承父亲衣钵,寻机复仇。两派各自网罗党羽,法兰西时刻处于内战边缘。
这对英格兰正是大好时机。但是要开战,总要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可难不倒亨利五世,他搬出曾祖父爱德华三世对法兰西王位的主张,还指责法兰西人赖账,欠着当年约翰二世国王的一大笔赎金至今未还。他向法兰西人提出,如果能把国王查理六世的一个女儿嫁给他,并且恢复爱德华三世在1360年同法兰西签订的和约,把将近一半的法兰西领土交给英格兰,他可以放弃对法兰西王位的要求,赎金的事儿也一笔勾销。
面对如此傲慢和羞辱,法兰西人一开始还试图谈判,希望亨利五世能降低要价。亨利五世态度强硬,法兰西人最终只能愤然拒绝。
眼看时机成熟,亨利于1414年底召集议会,宣布将向法兰西开战。议会爽快地同意了,并且加收一倍的税收用作军费。进军法兰西!英格兰举国振奋。
1415年八月,亨利率军渡海出征。大军在诺曼底登陆,随即围攻塞纳河口的海港重镇阿夫勒尔(Harfleur),一个多月后终于攻克。
亨利此次远征的作战目标到底是什么,至今依然有不同的猜测。在阿夫勒尔的攻坚战耗费了不少时间,也损失了不少人马。军中又流行痢疾,进一步削弱了战斗力。同样令人费解的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法兰西人迟迟没有集结起防御部队,也没有向阿夫勒尔增援。
等到十月初,形势开始变得对英格兰人不利。天气转凉,同英格兰的海路交通因气候受阻,后勤保障出现短缺。法兰西军队在相距不远的鲁昂陆续集结,英格兰人这一边的战斗力只有一万来人,如果法兰西人发动持续进攻,将难以长期支撑。
英格兰将领提议大军撤回英格兰,但是亨利拒绝了。除了伤病员和留下防守阿夫勒尔的部队,他决定率领八千人马北上前往加莱。阿夫勒尔和加莱两地相距三百公里,完全处于敌境,中间还有一条难渡的索姆河(Somme River)。这个计划完全是一场冒险。
亨利作此选择,要么是头脑发热,要么是出于高度的自信。他在仿效他的曾祖父,当年爱德华三世就是率领万人军队在法兰西北部辗转,最终在克雷西大败法兰西大军。他可能甚至希望在途中同法军相遇,取得一场与克雷西战役齐名的胜利。
十月初,亨利率部队从阿夫勒尔出发。他先沿海岸线向东北方向前进,抵达索姆河后,掉头向东,向上游进发,以便找到合适的渡口。
法军发现了亨利的行踪,随即向索姆河行进,试图在河南岸阻击英军。等他们赶到河边,才发现晚了一步,英军刚刚渡河。法军也立即渡河,继续追击。
法军毕竟在本土作战,很快超近路赶到英军前面。十月二十四日,两军在阿金库尔(Agincourt)遭遇。这里距离克雷西很近,只有四十公里。
十几天来,英军忙于行军,早已人困马乏,粮草供应也遭遇不足。但前路被截,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此战事关生死,如果战败,恐将全军覆没。
身处险境,亨利没有慌乱。他冷静地选择了战场,把英军置于两片树林中间的狭窄高地上,缩短了正面战场的宽度。六千余名长弓手被置于两翼,一千余名披甲的武士位于战场中间,准备应对法军的冲锋。
这一切都和克雷西战役和普瓦提埃战役惊人地相似。有所不同的是,英军在长弓手的阵前插入了很多反向的尖木桩,用来抵御对方骑兵对长弓手的冲锋。这一招,据说是从奥斯曼土耳其人那里学来的。
法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还有后续人马不断赶到战场。根据普遍的估计,法军兵力一万三千人,对英军的比例大概是四比三。法军大部分是身穿重甲的骑士,有信心防住英军长弓的箭雨。吸取了克雷西和普瓦提埃战役的教训,法军的主力放弃骑马,准备用重甲骑士强行发起攻击,以防马匹中箭堵塞冲锋的线路。
[if !supportLists]第二天,[endif]十月二十五日,决战开启。两军先是对峙了几个小时,迟迟没有交锋。为了激起法军的怒气,亨利命令英军向前移动了大约五六百米,和法军距离更近,相隔只有三四百米,这已经在长弓的射程之内,还恰好占据了两侧树林间最窄的咽喉地带。
为了引诱法军上钩,英军长弓手还向法军发射了一轮弓箭。面对如此挑衅,法军终于沉不住气了,一批骑马的重甲骑士未听号令,纵马向英军冲来。
英格兰长弓再次发威,箭雨遮天蔽日,一如七十年前的克雷西战役。老天爷还帮了英格兰人一个大忙,开战前连日阴雨,战场泥泞不堪,法军战马在泥水中蹒跚前行,速度大减,都成了活靶子,几乎无人能抵达英军阵前。
战役就这样打响了。作为主力的法军重装步兵踩着齐膝的淤泥,绕过中箭的同伴和马匹发起攻击。他们身上的重甲可以有效保护他们不受箭雨的伤害,就如同一辆辆单人坦克。但是重甲实在太沉,再加上要在泥水中跋涉,向上仰攻,等他们冲到英军阵前,早已体力不支,摔倒之后竟然无力从泥水中再度站立起来。
两军进入短兵相接,英军的长弓手迅速向中央聚拢,加入战团。他们几乎不着铠甲,行动灵活,如屠夫一般宰杀笨拙疲惫的法军。
法军数量占优,但狭窄的战线使得人多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后续赶到的法军只能跟在前面战友的身后干着急,还把前面的战友挤向英军的刀口。
战斗持续了大约三个小时,结果简直是法兰西的一场灾难。法军六千人战死,阵亡名单里包括了三名公爵,九名伯爵,一百多名贵族和骑士。还有两千多人被俘,里面有两名公爵和几名伯爵。而英军只损失了几百人。
被俘虏的法军人数实在太多,在战势胶着之际,担心战俘们会挣脱看押,从背后袭击英军,亨利下令杀俘,只有少数有身份的贵族和骑士才能幸免,好用他们换取高额赎金。杀俘之举违背了中世纪的交战传统,即战败者可以通过支付赎金换取自由,这也是“骑士精神”之一。因此,有人把阿金库尔战役称为“中世纪最后一战”。
克雷西、普瓦提埃、阿金库尔,是英法百年战争的三大战役,都是英军以少胜多,都是英格兰长弓发挥了关键作用。英军战法如出一撤,法军也一再重复相同的错误。不能说法兰西人没有吸取前人的教训,但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法军太急于取胜,给了以守代攻的英格兰人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阿金库尔一战,亨利前往加莱的道路成为坦途。他没有寻求扩大战果,而是按原计划抵达加莱,几个月后,亨利返回英格兰。
亨利受到举国欢迎。凭这一场胜利,他足以跻身英格兰最伟大的国王之列。议会慷慨地授予他几项终身税收。就如同在一名商业奇才身上追加投资,英格兰人期待获得更大的收益。
亨利没有让他们失望。1417年,他再次出征。这次的战果,是几乎征服整个法兰西。
阿金库尔的惨败并没有让法兰西人团结起来。奥尔良公爵在战役中被俘,他的岳父阿马尼亚克(Armagnac)伯爵成了新的首领,奥尔良派因此也称为阿马尼亚克派。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新的同盟:王太子查理。
查理是查理六世的第五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前面的四个哥哥先后早亡,太子之位才传到他手上。成为太子之时,他只有十四岁,已开始代替精神错乱的父亲摄政监国。他的母亲、法兰西王后同他争夺摄政之权,结果被他驱逐出巴黎。王后马上投靠了勃艮第派,另立政府,誓要把自己的儿子赶下台。
国王疯癫,王后和太子反目,王室乌烟瘴气,法兰西国家自是一片混乱。
亨利看准时机,在诺曼底登陆。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英军在诺曼底攻城掠地,几乎占领了诺曼底全境。法兰西对立的两派竟然对此不闻不问,依旧忙于内斗夺权。
1418年中,勃艮第公爵一派联手王后,攻下巴黎,控制住了疯癫的查理六世,以国王的名义发号施令。太子查理的奥尔良派退守南方的布尔日,依靠南部的半壁江山,伺机反攻。
1419年初,亨利已经稳固了对诺曼底的占领,沿塞纳河向巴黎进发,八月兵临巴黎城下。勃艮弟和奥尔良两派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匆忙间达成协议,暂时和解,共攘外敌。九月,两派的首脑,王太子查理和勃艮第公爵约翰会晤,商谈合作细节。两人刚刚碰面,太子理查的随从竟然突然拔剑刺死了约翰。
据说,这位刺客是当年被刺的奥尔良公爵的手下,他是为旧主复仇,王太子查理事先并不知情。但这一鲁莽之举彻底葬送了两派联手的可能。出于对奥尔良派和太子查理的仇恨,勃艮第派马上和英格兰人结盟,决意把法兰西送给亨利。
1420年,勃艮第派以国王查理六世的名义和亨利签订《特鲁瓦条约》(Treat of Troyes),亨利成为查理六世的摄政和继承人。亨利娶查理六世的女儿为妻,他们的后代将同时继承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王国。而法兰西王太子查理,查理六世的亲生儿子,被剥夺了继承权。
这是亨利五世最为辉煌的成就。至少在名义上,法兰西已经归他所有。他的头衔是“英格兰国王和法兰西王储”。他只有三十四岁,查理六世已经五十出头,相信过不了多久,他就将戴上法兰西王冠。
这除了要归功于亨利五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也多亏了法兰西人的配合。不仅仅是王后和勃艮第派,巴黎的三级会议因为厌烦了长期疯癫的国王和两大派别的缠斗,竟然也同意由亨利这个英格兰人来担任国王,期待这样能给法兰西带来安宁。
幸好,并是不所有的法兰西人都甘于让外人来统治。即便在法兰西北部,仍有很多地方拒绝向亨利称臣。亨利不得不率军一城一城地去攻克。
1422年,在法兰西征战途中的亨利感染了痢疾,不治身亡,年三十六岁。法兰西的王冠,终究没有戴到他的头上。
他和他的法兰西王后只留下了一个儿子,刚刚九个月大。这个同时具有英法两个王室血统的婴儿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亨利六世。
仅仅两个月后,在疯癫状态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撒手人寰,终于得到了解脱。襁褓中的亨利六世又继承了法兰西王位。他没能继承他父亲的才干,却保留了外公疯癫的基因,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人操控。他在王位上呆了将近五十年,先失去了法兰西,还把英格兰带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