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即拥有:我的健康产品创业之路


给予即拥有:我的健康产品创业之路


大家好,我是东升。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这今年做健康产品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成功学,就是实实在在的卖货、服务客户过程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体会。如果你也在做销售,或者想兼职赚点钱,说不定我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启发。


1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金句:信任是成交的第一步,产品是信任的基石。


我以前总觉得,卖东西嘛,就得靠嘴皮子厉害、套路深。后来才发现,真正能长久做下去的生意,靠的还是产品本身。


我最早接触东方药林,是因为我妈。她眼睛干涩、疲劳几十年了,眼药水没少滴,医院没少去,但就是反反复复好不了。后来我偶然试了他们的眼膏,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给我妈用了不到一个月,居然明显改善了。


接着我又尝试了他们的亚麻籽产品,把心脑血管病也调好了,效果也不错。说实话,那时候我根本没想过要卖货,纯粹是因为产品真的有用,我才开始愿意分享给别人。 


现在市场上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你说哪个领域找不到十个八个同类产品?但问题在于,很多产品只是“有”,并不“能打”。东西好不好,用户用了会告诉你。如果产品本身不过关,你再怎么推销,也就是一锤子买卖,甚至反而伤信任。


我现在特别认同一个观点:产品自己是会说话的。它不需要你吹得天花乱坠,只要真的能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人愿意为你传播。 


所以我后来决定做东方药林,不是因为公司多大多牛逼,而是因为我亲身验证过产品。


我妈妈妈用了产品后并主动推荐,工友用了眼膏之后开始问我“你们还有没有调心脏的”。这种由产品带来的信任,才是后续所有动作的基础。


2

流量不是等来的,是“给”来的 

你愿意为别人付出,别人才愿意为你买单。

有了产品,下一步就是找客户。刚开始我也犯傻,以为拼命发朋友圈、群发广告就能来流量。

结果呢?发多了被拉黑,发少了没动静。后来我才慢慢明白,流量不是“抓”来的,而是“吸引”来的。怎么吸引?靠的是你实实在在付出了什么。 

我在007写作社群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我想通过做大健康产品赚到100万。

没想到,这篇真诚的分享反而吸引了很多精准的人来问。有些人直接下单,有些人成了长期客户。不是因为我说得多好,而是因为他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了我的真实。

还有一次,社群里有伙伴要去沙漠游学,我就主动给他们众筹。当时我根本没想回报,就觉得应该支持一下追梦的人。结果后来不少人反过来问我:“东升,你最近在做什么?有什么需要我支持的?”你看,有时候你越是拼命想“要”,越是要不到;当你先“给”,反而意外地“得”了。 

我现在特别认一个理:真正的流量不是你加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真心认可你。哪怕只有200个微信好友,如果其中20个信任你,也比2000个陌生人强。流量不是数字,是关系。而关系,是靠一天天的付出和信任堆起来的。

3

服务不是成本,是复购的钥匙 

卖货只能赚一次,服务能赚一辈子。

我以前以为,销售最关键的是成交那一刻。后来发现,真正的功夫在成交之后。我刚开始做东方药林时,成交了十几单,但后面就没动静了。

我看着群里那些宝妈、奶奶级别的人,几个月能卖七八百盒,心里特别纳闷:她们学历没我高,资源没我多,为什么做得比我好? 

后来我仔细观察才发现,她们做的最好的不是推销,是服务。比如我认识的一个阿姨,每天雷打不动给客户发早安问候,谁用了产品她一定跟踪回访,甚至上门帮人涂眼膏。而我呢,东西卖出去了就几乎不管了。原来,高复购的背后都是高频服务。 

我也学了一招。我有个工友,1500度近视,我每天中午去工棚帮他涂眼膏,甚至录视频教他自己操作。

坚持了几天,他眼睛明显舒服多了,后来他主动说:“东升哥,要是我的眼睛真好了,如果效果好我全家都跟你买。”其实我当时根本没提过他家人,但他因为被服务感动,自己就想到了后续。

这让我彻底明白:服务不是成本,是投资。你今天帮客户涂一次眼膏,明天他可能就还你一个全家单。 

公司一直要求我们每天听早会、写分享、做复盘,我以前觉得是形式主义,后来才明白老师说的话:跟会跟会,要跟才会,加入不融入,等于没收入。

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我发现做生意和做人其实是一个道理:你真心对别人好,别人是能感受到的。产品是1,流量和服务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意义。而有了1之后,你能做多大规模,取决于你愿意付出多少。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聚焦一件事、服务一群人,时间会给你答案。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