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七首》

作者:王维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译文:

见多了高门大户的生活,也走过太多的商户友人。

官场中人有多少是恒定的,能逍遥其外的是怎样的人了?

再次遇见身居高位的人,他们欣赏我,打算给与机会取得成绩。

但真的比我身居山野种田,远离世事过得舒适吗?

水中采菱时即使人多风急也能驻杖悠然的欣赏日落的风景。

水畔杏花树下的渔人,就像是桃花源中居民一样幸福。

这里气候宜人,茂盛的春草到秋季依然翠绿,高大的松树在夏季也能撑出一片阴凉。

放牧在外的牛羊不需要人看守可以自行回到家中,小孩单纯可人,不懂得官员的制服。

山中村落相隔遥远,高原上只有稀疏的树木生长其上。

这里虽然贫困如颜回所居之处简陋,却能吸引五柳先生这样的人此地。

此处当下桃红柳绿,烟笼雾绕。

被夜雨打落的花朵还未被家中侍从清理,而我依然在鸟鸣声中安睡。

可以在泉水旁饮酒,能够在古松下抚琴。

造成在园林中采摘新鲜蔬果食用,晚上可以精心庖制谷物。

赏析:

这一组诗夹叙夹议论的对比着田园生活和官场

浮沉的生活方式。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厌见”:饱见,多见。

“千门万户”:形容殿宇深广。

“北里”: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烟花女子的聚居之地。

“南邻”:南边的近邻。

看过太多的世家大族,也见过各种三教九流。

第一句带出自己的眼界。自己看过太多的达官显贵,也走过各种三教九流的聚集地。以此带出下文,自己表达的观点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官府”:一作“蹀(dié)躞(xiè)”。

“鸣珂”:古代贵官的马用玉作饰物,走起来发出响声,称为鸣珂。

“崆峒”:指仙山

明白高门大户都有一定的定数,真正能不被世俗束缚的要怎样的人了?

前文的“千门万户”、“北里南邻”可以说聚集的都是追逐财富的人。而所谓“权贵”,有权方才可以显现出贵气,而权一定和“官”挂钩。可“官府”“有底”,无法无限的容纳,竞争就会很激烈。在这样高压环境下的人怎么不会羡慕在仙山中不被世俗礼仪约束可以恣意生活的人了?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封侯”:封拜侯爵。

“万户”:官名。

“璧”:美玉的通称。

看见那些高官显贵的侯爵,交谈后就得到赏识。

上位者的威严,权势都是对比出来的。而要显示他们比普通人强的地方,要么是普通人天然对他们的畏惧,要么就需要自己人为制造出优势(比如给于,给与钱财是最常用的方式。)而玉器在古代又有丰富的文化含义既能涵盖钱财,又能寓意赏识,这是驭人手段的一种。而这样的和人交往总是带着目的又真的幸福吗?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讵(jù)”:岂,怎。

“耦(ǒu)耕”:二人并耕。后亦泛指农事或务农。

“南亩”:谓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又怎么会强过那些从事农耕,舒舒服服安稳度日的人了。

所以作者又一次进行思考。对人进行耕耘真的强过简简单单的打理农田了?为什么不舒适的享受生活而要去营造那些高人一等的表象了?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策杖”:拄杖。也称杖策。

水中采菱时感受到爽利的风,拿着手杖看着树林旁西下的落日。

再次描写田园的景色。“采菱”是收获水中的食物,“渡头”人很多、“风急”意味着困难。这就是读书人心目中田园生活。最多不过是采集水中植物时被风吹,但依然可以悠然的依靠着竹杖观赏夕阳。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水畔的杏树下有打渔的人家,这一切就美好的如同桃花源一般。

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水潭旁的杏树下是打渔的老者,在这安宁的氛围下此处如同避世的桃源一般。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萋萋”:草木茂盛貌。

“落落”:形容孤高,与人难合。

茂密的春草到了秋季依然外形翠绿,高大的松树即使夏季仍然阴蔽清凉。

把观察的目光拉远,此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茂盛的春草到了秋季还能维持绿色,炎热的夏季在高大的松树下也会感到寒凉。所以冬季不会很冷,夏季也不会太热。从外界环境来看这里生活不会让人难受。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童稚”:亦作“ 童穉 ”。儿童、小孩。

“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放牧在外的牛羊会自己回到村庄中,这里的小孩也不认识那些官员的装扮。

此处民风淳朴,村中的牛羊放出去以后不需要有人看守,它们可以自主的回到村庄之中。小孩子也没有很多的束缚,不会谨慎的辨别官职只是自然纯真的生长着。友善的和身边的人相处。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山下远处的村庄中有一缕炊烟飘起,这棵高大的树木的远方是一片高地。

此处空旷。村落之间相隔遥远只能在山上偶尔看见远处偶有炊烟升起,高地之上偶有一两棵屹立在远方。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一瓢”:出自《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颜回”: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论语·雍也》所叙述的对象。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自称。

颜回同样居住在简陋小巷,陶渊明隐居之处也类似此地。

这样的地方是很适合隐者居住,如同甘居陋巷的颜回,可堪五柳先生比邻。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

红色的桃花上残留着夜晚的雨水,绿水的柳树伴随着清晨的雾气。

叙述居所的美丽,桃花带露,绿柳含烟。经历了春雨的早晨,周围的植物还带着露水。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家童”:家僮;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

“山客”:居住在山中的人。 此处借指自己。

掉落的花瓣家中仆从还未清理,窗外鸟鸣阵阵“我”却依然酣睡。

此时的天气肯定是让人格外眷恋床榻的。但古时家庭经历雨水后仅仅只是带入家中的泥泞就会让家务变得更多。清理落花的庭院只是之一,巡查各处损失,检查可食用水源,菜蔬等种种事物,多会影响日常工作,可在主人眼中只是看见没能及时清理的落花,除了感受到别致之外还能枕着花香鸟语继续窝在床上缓解春季的困顿。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在泉水旁饮酒,乐于在松树旁抚琴。

休息时在泉水旁饮酒,既可以缓解饮酒的热气,也能方便清理、赏景。弹琴时依靠松树感受树木的静谧。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露葵”:植物名;莼菜,可食用。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清晨在南园采摘菜蔬,夜晚在东谷为谷物脱去外壳。

简单的生活可以自己在周围取得需要的食物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组以田园风格为题材的诗歌,表达了士大夫对于农家生活的向往。自古士农工商,但从士退农的人要么家财不菲,要么有大量的官员朋友作为后盾接济自己的生活。能过上他们向往的,不被各种社会关系束缚着,舒适简单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