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上次完整看iOS的设计规范还是几年前的事,彼时还是个刚入门的小小菜鸟。如今做了很多项目,看了很多书,长了好几岁,此时再读iOS10的设计规范,应该更有体会吧。
一【iOS的三大设计原则】
清晰 Clarity
纵观整个系统,任何尺寸的文字都清晰易懂,图标精准易懂,恰当且微妙的修饰,聚焦于功能,一切设计由功能而驱动。留白、颜色、字体、图形以及其他界面元素能够巧妙地突出重点内容并且表达可交互性。
遵从 Deference
流畅的动效和清爽美观的界面有助于用户理解内容并与之交互,而不会干扰用户。当前内容占据整屏时,半透明和模糊处理能够暗示其它更多的内容。减少使用边框、渐变和阴影让界面尽可能地轻量化,从而突出内容。
深度 Depth
清楚地视觉层和生动的动效表达了层次结构,赋予了活力,并有助于理解。易于发现的且可触发的界面元素能提升体验愉悦感,让用户在成功触发相应功能或者获得更多内容的同时还能掌控当前位置的来龙去脉。当用户浏览内容时,流畅的过度提供一种纵深感。
(注释1:用户的结构认知很重要。生活中的例子:宜家的地图引导,标明你当前的位置
注释2:作者反复强调了动效的重要性,好的动效能辅助设计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
二【 iOS人机界面基本构成要素】
栏 Bars
状态栏:屏幕顶部,一般是透明的。有些沉浸式app可以没有
导航栏:是半透明的。使用当前视图的标题作为导航栏标题。一般情况下导航栏上应该不多于一下三个元素(当前视图的标题、返回按钮、一个针对当前的操作控件)。当用户需要专注于内容的时候,可以考虑隐藏导航栏,如在浏览知乎的文章时。
标签栏:让用户在不同的子任务、视图、模式中进行切换
工具栏 tool bars
搜索栏
三【 交互 Interaction】
3D Touch 轻压Peek和重压Pop
音频
辅助功能 为失明、失聪以及其他残疾群体而设计
数据输入:选择比打字容易;可能时从系统获取信息,如手机号;提供可靠地默认值;只有在收集完必须信息后才进行下一步,尽可能在用户输入后就检测输入值;只要求必要的信息;简化值列表的导航,字母排序或其他逻辑排列;在输入栏显示提示以辅助说明
反馈 Feedback:反馈在交互设计中,相当重要,重要,重要,重要~~~
文件处理 File Handing:用户在创建、查看和操作文件时,无需思考文件系统。
首次启动体验 First Launch Experience:应用的启动时间是你接触新用户并与老用户再次连接的第一个时机。请设计一个快速、有趣并有教育意义的启动体验。(避免展示应用内的接受许可协议和免责声明。在你的应用被下载前直接在App Store展示接受许可协议和免责声明)
手势 Gestures:点击Tap 拖拽Darg 滑动Flick 横扫Swipe 双击Double Tap 捏合Pinch 长按Touch and hold 摇晃Shake
加载体验 Loading Experience:明确加载的状态;通过教育或娱乐用户来填充加载时间;可以自定义加载画面;尽快显示内容
模态视图 Modality View:模态突出焦点,因为用户只有完成当前任务或关闭一个信息或视图后才能去做其他事。减少模态的使用,模态属于打断性操作。
导航 Navigation:用户往往意识不到一个应用的导航,除非它没有到达他们的预期
请求许可 Requesting Permission:虽然用户在使用获得这些信息的应用时会感到方便,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够控制自己的私人数据。
设置 Settings
用辞 Termi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