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王竟然是恐怖片!从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谈谈《海王》,从另一个角度发现这部巨作的神奇之处。
《海王》是个披着奇幻动作外衣的恐怖片!这么说肯定会有一大票人怼我吧,且慢!继续往下看。
哦不,走错片场了,换一个~
上图,权利的游戏里面马王穿越到海底世界继续称霸,活捉一只拥有大佬身材大叉子的正宗海王。下面进入正题,电影的调子取决于导演,先来唠唠。
1.导演的恐怖片履历
纵横披靡好莱坞的华裔导演温子仁,想必都不陌生,指导过《招魂》和《潜伏》系列,都是能吓得小孩子不敢吱声的小成本佳作。另外还有惊悚悬疑的《电锯惊魂》系列,惊险刺激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等。
温子仁导演对于场面的调度和氛围控制,堪比卡神和斯皮尔伯格合体,精准捕捉观众情绪,让我们沾在凳子上就不愿起来。这一次DC换帅,改为给他导演,华纳高层不干预影片制作和时长,为此《海王》打上极其具有温子仁风格的烙印。
温子仁在恐怖片气氛渲染的造诣,被他成功带到了《海王》里来,温子仁把一些吓人的桥段营造得很足,一言不合就突然爆炸吓人。因此,海王明明是动作、奇幻巨作,温子仁来导演也带给我恐怖片一般的震撼。
2.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
导演很聪明的利用了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大多数时候,决定我们感受的并不是电影总体基调,而是关键行动。
还记得少年包青天的音效,咒怨里突然出现的鬼么,这些童年阴影,都是运用了这个思维模型原理。当影片的细节被放大,我们更容易记住是某个场景,而不是故事讲的是什么。找准关键点进行破局,会有更加意料之外的效果。
那么,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指什么呢?怎么在电影里面进行运用的呢? 首先进行分流程的剖析:
下面举几个示例:
比如开头一家三口男人看着报,女人哄着娃,连狗都要昏昏入睡时,突然一记爆炸。
比如欧姆王和别的国王在开会时,突然一记爆炸。
比如海王和湄拉在意大利找叉子时,突然一记爆炸。
这些虽然不是恐怖片定义的吓人设计,但出其不意的爆炸,确实吓到了有些观众。温子仁导演很机智,谨慎的利用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把这几次爆炸用到了极致。
A.爆炸镜头是破局点、关键点和结果点,第一次爆炸过后,观众都在猜下一次爆炸是什么时候。心里忐忑不安,犹如四个人在打麻将,桌子下绑着定时炸弹正在读秒,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B.关键行动的条件,需要场景烘托,资源调度要刚刚好。比如《海王》剧情爆炸都是出现在观众都较为放松的时候,比如哄小孩、开会协商、找到叉子的喜悦。
C.时间点的卡位,导演安排在全剧的不同阶段,突然峰回路转爆发出一个个小高潮,让观众的小心脏猛地一抖。关键行动的频次一定要少而精,爆炸并不是像某些抗战神剧那样,到处突突突、砰砰砰的枪林弹雨,就能吓到人。
3.海王恐怖场景
其它还有恐怖场景的塑造,也是基于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展开。在亚瑟和媚拉在船上闲聊,突然被成千上万的怪物追赶,一明一暗的灯火往下飘,后面密密麻麻的怪物看不到尽头,着实让人头皮发麻。
更不要提那些克鲁苏风格奇形怪状的大型动物,想想在深海里潜泳,突然身边冷不丁出现一个这样的怪物,这可比蹦极刺激多了。
海王每一场动作戏都自带节奏,慢镜头和快速动作的结合,让观众观赏特效动作大戏的时候,不至于视觉疲劳。
朋友圈关于《海王》的刷屏关键词提到最多的是无尿点、刺激,看完好兴奋想要二刷、三刷。总的来说,喜欢刺激大场面的影迷,确实会让《海王》把肾上腺素提到嗓子眼。
再加上亚瑟养眼的母亲和女票,更能收获一批慕名前来的观众,这部电影作为硬核的商业片已经很成功。
4.思维模型的运用
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除了应用在电影上,也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比如在学校常说的敲黑板划重点,上班给老板提出方案,甚至日常生活和人沟通,都需要直接阐明关键点。不会浪费彼此时间的同时,也让对方明确了自己的意图,避免了很多误会的产生。
举例:妈妈在厨房做家务,这时候你饿了,想要让妈妈给你做饭,你会怎么说?
A.我饿了,要吃饭。
B:我饿的肚子都扁了,能不能让我先吃饭?
答案显而易见,第一个命令式语气并且并没有放大关键行动。如果你饿了,只是说饿,并不足以让妈妈带你去吃饭,妈妈回答很可能是我忙呢,等一会。
第二句,在交谈中,破局点是饿,肚子要扁了是条件和资源来烘托饿的程度,这时候给妈妈带来震撼程度就要比第一句高。能不能让我先吃饭,这话给与妈妈留有考虑时间的安排,留有余地,更容易让妈妈接受先做饭再做家务的提议。
当然这并不是教你控制他人,而是经常锻炼思维,可以更容易分清楚条理,多尝试用放大关键行动思维模型沟通,让别人能快速知道你怎么想的。在他们眼中,你将是另一个果断、精干的样子,这可以帮助你,更加的受人欢迎,升职加薪。
一起继续探索吧,思维模型的种类繁多,它们帮助你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帮你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