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昨天是母亲节,有对妈妈说“我爱你”吗?
去年母亲节,我选取了一封母亲写给女儿的信作为播音稿件,还记得当时的配乐有些太过悲凉,所以现在想起来仍觉赧然,也些许可笑。
人们常说,“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词。当初怀胎十月,费劲心思和力气,给予了你一个接触世间的机会,而后伴着你牙牙学语,步履踉跄,看着你从奶声奶气地叫“妈妈”,到独自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去求学,甚至望着你结婚生子,轮回着她的日子。
一个人的青春有多久?一个女人的青春又有多长?
柴米油盐,白米稀饭,风雨之间,斗转星移,日月变幻,白发,皱纹,迟缓。
小时候翻出过一支眉笔,我问妈妈现在怎么不见她打扮,她说,在有了我之后渐渐就没有心思和精力打扮了。在我记忆里,我妈是不会打扮的,经常穿的很普通,觉得衣服有的穿就可以了,我曾打趣她,说她不是一个女人。
结婚之后,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家里,包括日常的打扫,洗衣,做饭,接送我上下学,姥爷病的时候,也总见她一个人跑来跑去。我妈身子不太好,却又偏是一个要强的人。所幸那段日子成为了过去,为别人活了那么些年,我也总告她要为自己活了。
曾记得有一篇语文阅读,讲了一位外国老奶奶在退休之后喝酒跳舞旅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的儿子因此总找不到她,那位老奶奶具体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文章的大意在说一位母亲把自己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孩子成年之后,难道不应该把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吗?
我曾觉得,女孩子的人生在20岁之后就过得很快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是因为看到了那些在我周围比我年长的姐姐们的人生,好像一般来说,大学毕业,工作,甚至直接结婚相夫教子是女孩子常态的人生轨迹,很多女孩子20初的年纪就应经嫁人生子,进入家庭妇女一列了。所以,我想在那句话前面加一个“大部分”——大部分女孩子的人生在20岁之后就过得很快了。
倘若这么说,女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岂不只有最初的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样子?之后,她不再只属于她自己,她会是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儿媳,某人的妈妈,某人的祖母或是外祖母,许多身份的界定之下,她还能找到自己吗?她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以家庭和孩子命名。
在古代,女性就被教导要三从四德,名门闺秀要熟读《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贤良淑德,温柔体贴,勤俭持家,端庄持重更是女子典范和追求。而现在,有多少女孩子反感“懂事”一词,又有多少女孩子不希望“你之所以选择我,是因为我适合结婚”。
恐怕真正让年轻人害怕的不是两个人在一起,而是以牺牲自我为前提的婚姻。
现实生活中,越长大就会有越多的标签贴在你身上,你的行动会被各种界定而限制,举步维艰。做回自己,却成了成年人奢求的东西。
我经常和我妈讲,让她做自己,喜欢哪个就去买,尽量别亏待。我相信,取悦自己永远比取悦他人更有价值。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对于有些人,哪怕费尽心思对他好,也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不妨把这份偏爱多留几份给自己。
愿你做一个惯于取悦自己的人,恣意快活,纯粹潇洒,才是真的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