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地方串儿并不叫做串儿。我们叫小炸、烧烤、麻辣烫……
小炸是极本土的。自我有记忆开始就有小炸。痴迷而不得的巅峰时期是初中时代。爸爸妈妈向来勤俭不允许我们乱花钱,所以很少有闲钱去买。其实那时候我们周围大多数孩子都极少有闲钱买小炸。当时班上有个女生,数学老师的女儿,老师规定她一周可以去吃一次。我们都非常羡慕,觉得她太幸福了!
烧烤吃的最多的是大学时代。每个大学附近都有的小吃街里的小吃中,我对其中一家烧烤情有独钟。夫妻俩人摆的小摊,女人勤快,男人幽默,烤串量足味美,生意极好。男摊主长得颇有几分像常常上春晚演小品的黄宏。食客再多他也不慌不忙,一边有条不紊的烤串一边与众人谈笑风生。等串的时间也就不觉得漫长了。我对他家的烧烤极度喜欢,以至于常常深夜下自习后还要冒着长肥的风险去撸几串。特别是羊排和鱼排……哎呀,不说了,不说了……口水……
最后要说的是麻辣烫。相信吗?我吃过许多地方的麻辣烫,最好吃的却是在一个小山村里吃到的。舒城县极西部有个陷在群山间的小镇叫做晓天。我在那儿工作过四年。
2008年大学毕业直接考进了晓天中学。坐着汽车一路向西,路渐渐曲折,山渐渐连绵。那是我第一次进山。到了学校门口从车上下来一看,路边孤零零的一片操场,一座小学校,一片参差不齐的房屋。十分安静,没见着人。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过了数天才知道是因为我来早了,还没开学……学校当时还有一千多学生呢。
年轻的时候懒,不愿意做饭。不但懒而且馋,学校周边小卖部里的饭菜总觉得难以下咽。饭店倒是有几个,然而……土菜馆,是很贵的。哈哈。因而总觉得食不知味,生活寡淡。
直到有一天,傍晚。下班抱着教材边往校外走边盘算晚上是啃只包子还是泡碗方便面时一股奇异的香味飘了过来。我立刻吸了吸鼻子……不得了,更香了。我跟着香味往院墙边的小巷子里走,被香味牵着鼻子带到一家门面前。抬眼一看,竟然是一家麻辣烫。新店,店里没几个人。但我毫不犹豫就走了进去,我已经忍了方便面和肉包子很久了,此时此刻觉得忍无可忍了!
一碗麻辣烫端上来,吸溜一口,够浓郁,够麻,够辣!太有滋味了,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麻辣烫了!
从此以后,我成了这家店的常客。中午可以去,傍晚可以去,半夜11点下了晚自习也可以去。一直到离开晓天中学。
回到县城后也曾大街小巷地吃过各家的麻辣烫,可惜都不怎么喜爱,没有晓天中学旁小巷子里的那家麻辣烫十分之一的滋味。
后来,忽然就不爱吃这些了,30岁以后开始越来越喜欢自己做饭。倒是女儿大了,到了爱串儿的年龄了。
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看到一堆一堆的年轻人围着小炸车烧烤摊,我就会心一笑。
人生,总有一段爱串儿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