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近视眼,一颗八卦心。我是八段锦
很多人对催眠的第一印象还来自于舞台、电影或者犯罪报道。
舞台上,催眠师叫上一位懵懂而积极的配合者,当众让他做出不可思议之事,比如“人桥表演”;
希区柯克的电影里,催眠师把患者催入半睡眠状态,他开始吐露清醒时绝不可能说出的秘密。
2011年,广东南方都市报和南方电视台共同报道了一条轰动全国的犯罪新闻,一位黄姓培训师用了类似催眠的精神控制手段性侵了多位女学生。
据称这位培训师让10位女学生到他房中喝酒,并下达一个指令:你们9人要在10秒中走出这房间;然后对留在房中的最后那位女学生下达了第二个指令:你要在几秒钟内脱衣服!这些指令很类似于传统催眠术中的催眠指令。
你看,我们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这些诡异的事件,怎么可能不对催眠产生了怀疑、恐惧和抵触心理呢?实际上,正统的催眠根本不是上述这样。
1、催眠的发展简史
现代催眠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动物磁力说“麦斯麦术”。
麦斯麦用一个大橡木桶,里面装上铁屑等,让病人坐在木桶周围,木桶放置在一个幽暗、四面有镜的房间内,充满了神秘的气氛,麦斯麦自己穿着很奇怪的服装。经过这种治疗,很多患有顽疾的病人竟然奇迹般痊愈了,因此麦斯麦被称为“神医” 。
这种治疗方法当时轰动了巴黎,但也引起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反对。他们还专门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委员会认为病人的痊愈不是因为什么动物磁流,而是由于病人的“想象”。
麦斯麦本人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所以在科学界看来,他就是一个江湖骗子。
后来将真正将催眠带入科学殿堂的是詹姆士·布雷德,他被称作催眠术的创始人,“催眠术(hypnotism)”一词就是由他提出的。
1841年,一位名叫拉封丹的人在曼彻斯特公开表演麦斯麦术。布雷德就去了,他本来打算砸场子的,但他用针刺被试者时发现,被试者真的没有产生痛的反应,进入了一种奇异的状态。
布雷德后来拿自己的亲友做实验,并推断出这是一种人为的睡眠状态。他从生理学角度研究这一现象,认为是大脑额叶部位疲劳的结果。从布雷德提出麦斯麦术的生理学解释后,催眠术逐渐被医学界接受,并且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1843年,布雷德发表了第一本催眠著作《神经催眠学》。此后,催眠术在西方流行起来,广泛应用在开刀止痛、失眠、心理治疗等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争使得神经症患者剧增,弗洛伊德就把精神分析和催眠结合在一起,用来治疗心理创伤。
1950年—1960年,英国和美国的医学会等机构都对催眠进行了认定,允许催眠进入精神医疗临床工作。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催眠研究者可以更清楚地观测到身心的互动作用,以及大脑和身体在成年后的可塑性。至此,催眠基本洗去“巫术”的神秘主义色彩,更多纳入科学的研究范围。
2、催眠的工作机理
关于催眠的工作机理有几种解释。
大脑皮层的负诱导
巴普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状态,一个是兴奋状态,一个是抑制状态。抑制和兴奋有相互激励作用,也叫相互诱导。兴奋过程的激励作用可以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就叫“负诱导”。
催眠就是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形成一个注意中心,再通过“负诱导”,使催眠者处于一种选择性抑制的状态。
简单说,就是让注意中心处于兴奋状态,其它处于抑制状态。
暗示效应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效应是人类最经典的条件反射,在催眠中,引起特殊注意就是暗示;法国心理学家伯恩海姆认为,暗示就是把别人所暗示的观念接受过来,并在动作中实现。
消极的暗示可能会让人生病,而积极的暗示使人的心理、生理状态变好,这就是现代催眠疗愈功能的基础。
脑电波
医学上用α波、β波、θ波、δ波表示脑电波的四种状态,其中α波是浅睡眠,θ波是深睡眠,到了δ波,脑电波活动已经非常缓慢,即完全进入睡眠状态。催眠状态就是α波、θ波活动趋缓。
其实发呆和白日梦都可以算催眠状态,自我催眠也是可以达成的,只不过专家认为自我催眠只能达到浅睡眠的α波,催眠师才能带你进入更深的δ波。
潜意识
潜意识通常被看做是更深层、更真实的“自我”体现,但在正常状态下我们无法了解潜意识。催眠状态是一种潜意识状态,催眠术就是通往潜意识的桥梁。
当代最有名的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认为,人的潜意识中有巨大的潜能。催眠有释放潜能的作用。
3、催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医学
现代催眠已经被纳入实验室研究,广泛应用在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包括呼吸障碍、内分泌障碍、偏头疼、皮肤病、癌症症状缓解、性功能障碍、疼痛、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牙科、眼科治疗等等(简直是包治百病)。
催眠甚至还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因为产妇在自我催眠状态下,更少感觉恐惧和痛苦,身心高度放松,容易顺利完成产程。
灾难修复
2008年四川地震后,心理学和医学工作者就曾用催眠疗法帮助当地灾民走出灾难的痛苦。
潜能开发
催眠其实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而专注和笃信可以提高某一领域的表现。
比如催眠被当做一项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方面发扬了光大。如果某天你发现一个运动员突然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他真不一定是吃了兴奋剂,反而可能是被催眠了。
刑事侦查
催眠被用在刑事侦查领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史上最有名的催眠案件“海德堡事件”中,罪犯和法医麦尔都利用了催眠术,其技术之高超令人拍案叫绝。(感兴趣的可以百度)
麦尔医生坚信只要是经历过的事情,就不可能完全遗忘。记忆一定还被保存在大脑中,只是未被意识化。他通过将被罪犯催眠过的E夫人带入更深的催眠状态,把貌似忘得一干二净的经历给追了回来。
大多数刑侦案件催眠的作用都是如此:释放被压抑的记忆。
催眠在美国等国家已经应用在刑侦领域,并获得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因为心理学、精神学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刑侦的要求,催眠正式引入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4、失败的催眠
总的说来,今天的催眠被认为既是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又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它的作用体现在压力状态下的放松、减轻痛苦、提高专注力和开发潜能上。
原来催眠是这么好的一门科学,可惜它并不是完美的。
据NBC NEWS报道,佛罗里达州有3名高中生在尝试过校长的催眠治疗后接连死亡,其中16岁的麦金利、17岁的帕隆博自杀,16岁的弗里曼遭遇车祸。
校长乔治康尼承认自己在麦金利自杀当天催眠了他,而帕隆博在接受康尼催眠5个月后,被发现在她自己的衣柜上吊身亡。
康尼曾经对35名学生实施过催眠术,目的是帮助他们克服考试焦虑和改变他们的运动成绩。然而,康尼的催眠行为属于非法,因为他并没有相关执照。
催眠的作用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首先取决于催眠师的水平。
1895年,弗洛伊德曾用催眠术治疗一个叫安娜的歇斯底里症患者,但是很快大师就对催眠术不再抱有幻想,开始寻找其它方法。据称是因为大师嫌催眠的成功率太低,仅为30%。
被称为“中国催眠第一人”的马维祥,现场表演时曾经拿出一枚水晶球对一位女学员催眠。但不管他怎么晃水晶球,这个女同学就是死活不闭眼,结果引起台下一片哄笑声。
即便是大师,也不能保证催眠一定成功。催眠想要成功,来访者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来访者要积极配合,信任催眠师;二是来访者本身是易于接受暗示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想被催眠的话,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只要不主动配合就行了。除非不巧碰到“海德堡案件”中那样的超级高手,不过一百年估计也就出那么一两个。
5、催眠有副作用吗
催眠有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反应,比如记忆衰退、情绪急躁等等。最忌讳的是不完全催眠,即进入催眠状态,却没能在结束时完全离开催眠状态。
另外,有一些人不适合进行催眠,精神病患者(处于发作期或者有家族病史、既往病史)、癫痫病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年老体衰者和对催眠有极度怀疑和恐惧心理者等。
6、尝试催眠
说了这么多,你愿意尝试催眠吗?如果想催眠,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可信赖的催眠师帮助下进行。
好友正在学习和研究催眠。在催眠状态里,她看到一片碧蓝的大海,那代表她的潜意识。大海慈祥地对她说,你会越来越好的。
结果催眠后的她元气满满,说等学成就打算给我也催一下……好吧,我很期待。
潜意识会对我说什么呢?
作者 | 八段锦,心理科普作者+建筑师。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授权;欢迎点赞、朋友圈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