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被录取,到今天将近半年的时间过去。有些松懈,却也还在坚持。从大一决定要考研的那一刻,我的大学生活变成了类似高中的三点一线。早上坚持早起背单词,俞敏洪的那本绿砖头,前前后后背了7遍以上。从10月开始背雅思单词,每天坚持读读英语短文,没有考研时候那么全心全意,现在看书也不会那么那么快,从前看书快时可以一天一本,现在放缓下来,反而多了一份淡定,也更多了一份纯粹。半年时间,有空就把从前的书又温习了一遍,也不断在看新的书籍。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刘勰的《文心雕龙》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七讲》《小词大雅》
看过叶嘉莹的讲词视频,看过鲁豫有约对她的采访,92岁高龄讲述她对于诗词的独特体会,结合中西诗学的理论,但不高深,通俗易懂。
蒋勋《舍得,舍不得》《蒋勋的卢浮宫》《美的沉思》
尤其是三年听他讲红楼梦的经历让我对红楼更多了一份深情与厚爱。
他对于美的感知,对于美的品味与追求,让我叹服。
在巴黎卢浮宫做导游的经历,每天沉浸在卢浮宫,让他对于西方艺术有着深刻的体悟,在他的书中,也有中西的融合,有对艺术的深情与不倦的追求和感动。
黑格尔的《美学》比较难啃,但是话语很有意思,也难为译者。从大二开始想写一篇有关象征诗学的文章,去看黑格尔老头对于象征型艺术的划分,看得云里雾里。至今,仍在啃这本书。
翻阅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好难懂的哲学理论,我就当是先了解哲学流派,与大概的主张。曾经去蹭过研究生上的《现代西方哲学教程》,(夏基松版),问过老师如何看懂西方哲学,其实也是难为老师。老师帮我想了个方法,让我先去看别人的理解,再结合你自己的理解。我看书一般有做笔记的习惯,我坚持做笔记,写感想,有些收获吧,还需要接着深入理解,真不好懂。
莱辛《拉奥孔》,论时间的艺术和空间的艺术,至今看去,仍是觉得莱辛对于诗画的界定与感觉,纯粹自然,甚是好。像极了王国维以个人主观感受所写的《人间词话》,纯个人的见解,也有漏洞,但是由心及物,真是才子。
渡边淳一《失乐园》《复乐园》《优雅地老去》日本情爱大师对于讲述他的故事,没有羞愧,没有半分不好意思,自然流露,我喜欢。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长别离》,尤其是《情人》,把小说编织得如此精湛,甚是奇妙。
严歌苓《扶桑》《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等等,这个作家,把女性写得极好,甚至论文想写她笔下的女性群像。
鲍勃.迪伦的传记《沿着公路直行》,感受凯鲁亚克笔下“在路上”的那一群人,自由,洒脱,飞扬不羁。为梦想而自由飞翔的浪漫。
古龙小说《萧十一郎》,重温。
金庸全集,一直在读,算是重温。最近从我导师那里发现一个写金庸写得出神入化的人物名曰——六神磊磊,大神级别,佩服得五体投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尤其是白马非马的典故,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虽然是诡辩论,但好先进啊!
木心《文学回忆录》,《鱼丽之宴》木心先生花五年的时间讲的文学回忆录,说是他自己永恒的回忆。我花了短短的时间看完,很是愧疚,但确实不像其他的文学史,个人的观感比较浓,读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好像他把所有的作家当成好友重新拉来,再交谈了一便,他是跟你交流的。
欧丽娟老师的台湾大学公开课讲《中国文学史》,甚是有趣。她也讲红楼,跟蒋勋老师的红楼比较来看,也可以互相补充。
康拉德《黑暗的心》比较沉重。
熊培云《自由在高出》,社科类的书,很有想法的现代学者。重温。
刘瑜《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典型的现代女博士,关乎政治的部分有些朦胧,但很有深度。她的丈夫周濂是哲学教授,出书《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很有意思。(非常推介《送你一颗子弹》)
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枪炮,疾病和战争》正在看。
文论,文学史,作品都是不可缺少的,还有就是对于美对于艺术的体悟,也是很重要的。
这是从笔记上整理出的近半年的记录,稍微作了一下调整。
还有大部分关于写论文的笔记,陆续去翻阅过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作品,相关的理论书籍卡希尔的《人论》,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赵毅衡的《符号学》,弗莱《批评的剖析》,荣格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热奈特的《叙事话语》,《胡亚敏叙事学》,瞿世镜《意识流小说理论》等。
有读博的考虑,也想出国走走。这个是暂时的想法,后期还会制定更详细的计划,比如要读什么书,微信微博收藏了许多别人的推介,老师也会偶尔推介,同学之间也分享。书很多,还需斟酌,列出更详细的书单。
电影
《霍乱时期的爱情》
《爱在黎明破晓前》
《爱在午夜降临时》
《爱在日落黄昏时》
《言叶之庭》
《秒速五厘米》
《现代启示录》
《两小无猜》
《土拨鼠之日》
《海边的曼彻斯特》
《月光男孩》
《爱乐之城》
伊莎贝拉.于佩尔的电影《将来的事》《她》《爱》(amour)
伍迪艾伦《午夜巴黎》讲述知识分子最想回到的那个年代的巴黎,《月光魔盒》
李安《让子弹飞》
《放牛班的春天》
《小门神》中国动画片
英剧《都铎王朝》《鸠占鹊巢》
美剧《生活大爆炸》
西班牙剧《时间的针脚》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央视的《朗读者》
看英剧,美剧既是看口语,也是了解他们的文化。
以上大概就是最近半年看的书与电影,有关书的部分,都做了笔记,有些写有感想,保存下来了。想等都后期再去回看的时候,能有更多体悟。虽然节奏慢了,但是比起大一大二的看,更沉静,也思考得更多了。研究生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从心理上说,似乎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还有一丝慌乱。知道自己的大目标,还有待落实到一个个小目标。
大学的作息依旧保持,看书,读书,写文的习惯也会一直坚持,想把这活成我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