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是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是显露出不善了。
所以有和与无互相依存,难和与易相反形成,长和短互相比较,高和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与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现象。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用不言的教化:万物自然兴起而不首倡,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培养万物而不倚仗,功成业就而不居功。
正由于不居功,因此,他们的功业不会泯没。
【注释】
(1)斯恶已:就显露出丑了。
斯:表示转折,意为则,就,于是。
恶:丑陋,与美相反。
已:肯定的语气词,相当于“了”。
(2)相生:互相依存。生,存。
(3)相成:相反相成。成,成就。
(4)形:比较,显现。意指通过比较看出来。
(5)声音相和:音与声互相和谐。
(6)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无为,不忘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7)作:兴起,意为生长。
【自己的感悟】
自然规律充满了对立面,例如,丑与美,善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所有这些都是自然本来就存在的规律,一个事物的出现定会伴随着另一个事物,相互对立,相互统一,是自然规律的常态。
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要制造事端,保持内心的平静,美与丑,善与恶,各存百分之五十的确定性,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还何必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相信哪些流言蜚语呢!
由于,看问题的观点和视角不同才出现了变化,比如,早上的太阳,中午的太阳。傍晚的太阳,太阳还是那个太阳,通过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事物是在一直运动着的,但运动有着不变的东西,就好比,那个太阳,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
如此引出苏轼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和变化,无论从远处和近处,山外,山内,山顶,山底等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气势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只有离开庐山,跳出庐山看庐山,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面目。
人生的路也是从无到有,成功和失败也是从无到有,“无”准备了“有”,又从“有”到了“无”。难挑战易,战胜了难就变成了易,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相反相成。
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困难,越是困难面前越不能低头,一直坚持下去,就会越干越熟练,看似困难的事也变得简单了!
遵循万事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有了成绩也不能据为己有,更不能自我膨胀。不占有,才不会失去。
有道的人,绝不会说那些无用的空话和假话,不和别人较劲,而让事情自然而成,不会在人面前夸夸而谈,而使教化变得润物细无声。